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地税局局长材料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07-01-29浏览:2744下载254次收藏
    __年_月,凛冽的寒风中,一位稚气未脱的青年在乡亲们的锣鼓声中踏上了北上的征程,开始他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与求索。10年后,一个刚刚脱下戎装的老兵,身背简单的行囊,回到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又走上了一个新的战场,成为一个为国聚财的税务干部,在官场上,人们知道___是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盐城市人民满意公务员、___县地税局局长,在___百万人民群众心目中,___是改革创新的“带头人”。
    斗转星移,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从走进军营的那天起,___就把自己交给了党和人民。从军徽到税徽,从部队到地方,为了让人民满意,他几十年如一日,抱定这一信念始终不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公务员的精神风貌,谱写了一曲曲人生辉煌的乐章——
    立志创业
    1994年9月23日,___县地税局的干部们谁也不会忘记这一天。这一天,税务系统机构分设,已届不惑之年、曾任三年税务局副局长的___接受党和人民的委托,担起了___县地税局当家人的重任,他坚定了立志创业的决心。
   说起国税、地税分设,地税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酸楚滋味,虽说都是头顶国徽、肩扛税徽,但是人们称地税局是“地方军”,国税局是“正规军”。面对士气低落但又充满期望的地税干部,___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份量,他那军人所特有的“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豪情壮志被激发出来了,“时代已经把我们推上了这个位置,作为一项全新事业的开拓者,我们要正视目前的困难,更要有战胜困难、争创一流的决心和勇气,要不辜负百万___人民的重托,肩负起振兴地方经济和支持父老乡亲奔小康的使命!”他在全局员工大会上立下了铮铮誓言。
   1994年,是___地税最为艰难的日子。俗话说:分家三年穷,万事开头难。刚刚组建起来的___县地税局,下辖31个地税所,不仅没有专用的办公用房和交通工具,就连起码的办公桌子也是七拼八凑地将就着用,全系统只有地税干部120人,局机关、直属机构挤在原税务分局办公室内办公。更为让人感到艰难的是,初生的地税事业百事待举,税源底子不清,纳税户数不明,征管力量不足,纳税人对地方税收的认识存在偏差,而且成立当年就必须组织收入4000多万元,指标数列全市各县(市)之首,任务十分繁重。
                              道起早贪黑,星期天也很少休息。白天他下企业了解税源底数,组织税款征收;晚上找同志们谈心,常常吃住在所里。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摸底,他针对实际提出了“以教育机制为先导、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激励机制为动力、以挖潜增收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在此基础上,他要求全局各单位摸清税源,健全制度,狠抓各项基础性工作。他组织税源调查,对征收工作提出具体意见,过问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地税收入征管体系,并组织设计了地方税源台账发放到各征收单位。在当时,他成了占全局收入一半以上的直属所的“常住户”,定期不定期检查日常工作,听取收入入库情况的分析汇报,直接指导基层税收征管工作。
                              新开拓的___地税事业是一张白纸,但是,一张白纸才好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为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征管效率,树立地税人的形象,从1995年起,___多次跑市奔省,争取资金,全县陆续投资8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了兴桥、盘湾、海通、黄沙港、通洋、临海地税分局,建立起宽畅、明亮、功能完备的办税服务厅,同时投入千万元兴建___地税办税综合楼,总建筑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并配备智能化办公系统,为“科技兴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___的脑海里,创业的艰难并不可怕,最难的是如何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依法纳税意识。1994年地税局成立之初,他曾经做过一个调查,4个老百姓中有3人不知道地税是什么概念,大多数人认为“皇粮国税,千古惯例;地税地税,不交也对”。因此,他上任伊始,就把宣传税收法规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放在工作的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送税法进农家”、“中小学生税收知识竞赛”、“我看税收征文”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宣传活动,至于在每年4月进行税法普法宣传更是雷打不动的“常规动作”。过去,不少企业习惯坐等税务人员上门收税,在推行“三自”纳税申报时,他们无法一下子适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___要求每一位税务干部都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三自”纳税宣传活动,他多次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发表讲话,还亲自走上街头向纳税人提供各种税务咨询。心血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___地税执法环境不断净化,偷税、暴力抗税现象逐步得到遏制,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抗税违法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___地税工作的局面很快就被打开,建局当年就超额完成征收任务,获得全市地税系统综合评比第一名。整整10年过去了,当年___向全县百万人民作出的承诺,如今已全都成为现实。1995年以来,全县地税系统累计征收地方各项收入16亿元,地方税收占全县可用财力由1994年的30%增长到50%,为___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可地税人都明白其间蕴含了老段多少的心血和汗水。10年来,___正是用他那种不甘于落后,不甘于平庸,不甘于在成绩面前停步的“三不”精神,带领___全体地税干部创造出了“九连冠”的奇迹,铸就了事业上的成就与辉煌。
                              首战告捷,并且取得骄人业绩,按理说___应该松一口气了,可在他的脸上却没有那种初战告捷的兴奋。熟悉他的人从他紧锁的眉头中解读出,这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考虑的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始终勇争一流。难怪省地税局局长郑坚亲切地称他为——
                              “改革局长”
                              ___作为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基础薄弱,地方税收基数较高,给地税征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___视挑战为难得的机遇,他一不等上级出台政策,二不等兄弟单位经验借鉴,明确提出要把改革作为改善税收秩序,完成税收征管工作任务的突破口,把改革作为各项工作争一流的强大动力。就这样,一台由___导演的___地方税收征管改革的四台大戏,就在这个尚不富裕的鹤乡___拉开了帷幕。
                              1996年初,___首先选择纳税户比较集中的县城作为改革试点单位,他直接组织改革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设计改革方案,拟定管理办法,配套考核措施,对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经过充分酝酿协商,___地税征管改革方案终于形成。他们出台了《___县地税征管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办法》,在内部废除专管员制度,实行分事项管理,建立办税服务厅,在外部重点推行“三自”纳税申报制度。半年后,___在总结县城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并在农村再次进行试点,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征管模式,使每一个税收征管事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将各个岗位的权力约束在政策法规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有效铲除人情税产生的土壤和条件。1996年底,___地税城乡征管改革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撤并了税务管理机构,在全县建立起10个征收分局,将税务管理工作划分为征收、稽查两大系列,初步实现了税收管理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在系统外,___又积极寻求财政、金融和乡镇政府等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较好地解决了税款入库级次与财政分配体制的衔接问题。这是第一步。
                              1999年底,___针对征管改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决定实施“稽查外分离”改革,将税务检查职能从征管分局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一个稽查局和三个检查分局,初步建立起申报、征收、稽查三足鼎立的征管新格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征管与检查的专业化分工,从体制上预防和治理地税征管工作中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当年全县各级稽(检)查机关依法查处各类涉税违章案件800多起,查补入库地方税收1000多万元,对600名涉税违章单位和个人进行了税务行政处罚,并依法将10多名严重涉税违法犯罪分子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打击了涉税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净化了地税执法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税收征管公信程度,保护了广大纳税人的利益。这第二步改革可以说是大改革中套着小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地税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同其他任何一项改革政策出台时遇到的情况一样,___地税征管改革一开始也曾遇到过困难和阻力。刚开始搞改革,税务干部有议论,年年搞改革,到底改到哪一天才结束?一些干部直言不讳,改革是管住我们的手脚,革掉我们的权力。乡镇党委、政府也担心,成立税务分局,怕以后说话没人听,地方利益得不到保护。老段的妻子劝了,年已半百还搞什么改革,也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___可不管这些,他那军人所特有的秉性永远也改不了,只要他认准的理,他就一条道走到底。为最大限度地求得广大地税干部的理解和支持,___多方面听取税务干部的意见和呼声,组织班子成员分头走下去了解情况,多次召开不同层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记地税局局长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