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2006年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6年12月31日 )
县委中心组发言已经讲完了,大家都做了充分、认真的准备,谈认识、谈工作、谈体会,思路非常清晰,我做个总结性的发言。通过一天半时间听取大家的发言,同志们在四个方面取得了一致性。第一,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取得了一致性;第二,明确任务、全面加速取得了一致性;第三,真抓实干、奋力跨越取得了一致性;第四,科学发展、又好又快方面取得了一致性。这次会议应该说规模大、规格高,尽管是一个务虚的会议,但它的意义远远大于务虚。集中一天半的时间务虚,有利于我们分析研究2006年工作,谋划确定2007年工作。通过同志们的发言,我感到大家的思想统一在四个方面:第一,统一到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来的: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以及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实现人口、社会、环境、资源相协调,实现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进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同志们对中央经济工作的“一个统领、四个着力、三个相协调、一个本质要求”,应该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只有了解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只有了解了中央经济工作的主要要求,才能更好的把中央的政策和本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全面发展。第二,思想统一到了“全面加速、奋力跨越”这一总体要求上来。特别是通过2006年___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的分析,提出2007年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要全面加速、奋力跨越,这是工作的主基调。第三,统一到了面临的形势和确定的任务、目标的艰巨性、紧迫性和所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上来。在这个方面,与会的不论是主要部门的负责同志、乡镇的负责同志和几个班子的负责同志,都感到这种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和所承担的政治职责。我认为这是___加快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和重要组织保证。第四,统一到了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坚定信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上来。这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通过大家的发言,切实感到了部门、县直和乡镇负责同志的精气神,切实感到了在座同志加快___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心、决心。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也是郭金龙书记所希望的,干部要有精气神。
刚才,_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一个很全面、很重要的报告,既全面总结了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根据2006年经济社会运行情况,结合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安排部署,提出了___2007年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十个方面需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我都完全赞同。这完全符合___的实际,也完全符合中央精神,希望与会同志要按照树生县长讲话要求,认真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下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重点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全面分析当前形势
全面分析当前形势,既要分析自身形势,也要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形势,也要分析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形势。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确定怎么干?确定下一步行动方略。
(一)从我县自身发展看。2006年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之下,按照县委、县政府既定工作方略,按照2006年初提出的“加快、加快、再加快”7个字工作总基调要求,强力推进以工业化为核心,强力推进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动力和主抓手,强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刚才树生县长用一些具体的数据和指标进行了分析,通过一年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更加优化。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规模、结构、速度、效益和质量等几个方面考核,2006年县域经济在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方面都有一个很大的优化和提升。统计部门、经济部门昨天都已经作了分析。不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更新改造,也不论是新上项目所形成的新的生产力,以及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财政结构中地方收入所占整个财政收入比重的提升,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高速增长,都反映了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的优化和提升,这也奠定了明年乃至以后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的基础和保障。
二是一大批重点工程、重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得以建成和正在加速建设。这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和增加经济增长的后劲,都起到了巨大作用。___县2000年投资不到3亿元,2001年投资3亿多元,2002年投资4亿元,2003年投资5亿元,2006年全县固定资产投产将达到2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接近13亿元。很多同志讲,原来___开一条路就在县委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大讲特讲,原来建一条街就感觉非常了不得,那么回顾2006年,有多少路建成?有多少重点工程建成?有多少项目落地?
三是城乡互动,良性发展。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要求,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非常良好的、良性互动的开局。特别是2006年,不仅仅以城北新区为标志,城镇化进入全面加速的阶段,而且包括若干个镇2006年也有重大的变化。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__开局良好。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按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第一要务,不刮风、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评比达标,实事求是、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有序推进的要求,3个示范镇、20个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局良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要稳扎稳打。稳扎稳打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序推进、实事求是。
四是社会事业得到全面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财力的有所增长,可以拿出一些资金、挤出一些经费,来解决长久以来社会事业欠账问题。不论是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以及对特困群体、弱势群体的救助,都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最近,我看到县政务信息网上___论坛网民在评2006年___经济社会发展的10件大事,如果要列单子,那么何止10件大事、何止20件大事、何止30件大事。___县经济社会在全面进步和发展。
五是整个___发展环境包括人的思想观念得到很大优化和变化。今年县委、县政府连续组织干部几次到江浙、皖江学习考察,通过学习看到了不足、看到了差距,在优化环境、在建设环境的硬件和软件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从总体而言环境有了一定的优化和提升,但必须承认有很大差距和不足。我和树生县长商量了意见,2007年进一步加大环境优化力度,进行部门行风评议,就是要学习广德,对___县所有机关部门包括直属部门、条条部门全部实行人民群众评议,就是把广德一整套拿过来、学过来。我在市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发言时就讲,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没有什么新招,人家已经干成的,要全部采取拿来主义。
这几方面特点也奠定了2007年工作发展的基础。我们提出“全面加速、奋力跨越”,是在认真地、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县域经济社会运行形势之后所提出来的。我们提出的基调,不是政治口号,而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2004年我们提出“走工业之路” 5个字,2005年提出“以工业为核心”6个字,2006年,提出“加快、加快、再加快”7个字,今年提出“全面加速、奋力跨越”8个字,不是玩数字游戏。在经济结构比较优、增长质量比较好、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前提下,应该确定全面加速、奋力跨越的主基调。分析了自身运行,更着眼于下一步“十二五”。我们“十一五”提出gdp过1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亿元,今年财政收入过5亿元,gdp达到58亿元;明年财政收入要过6亿元,gdp要连过60、70亿元两个大关。因为按照“十一五”初gdp是48.5亿元,如果按照15%增长,到2010年gdp是101.2亿元;如果按照20%增长,到2010年gdp可以达到107亿元。而今年gdp的增长速度是16%多一点,明年gdp的增长速度要按照20%增长,2010年争取gdp过1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亿元,争取提前完成。经过科学分析形势之后,才有了科学判断。
(二)从宏观政策和产业发展形势看。明年我们仍然具有很多的机遇。
一是中央提出又好又快发展方针。好在快前,主要是注重经济发展质量,注重经济发展效益,注重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保持经济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反映了中央一方面在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按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国际国内统筹等要求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同时更要求,国家经济没有一个较快速度,解决不了一系列问题。从宏观政策和国家发展来看,我们是有利的。
二是目前中部崛起政策。国家将中部地区定位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高技术
县委书记在2006年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本文2007-01-26 00:00:00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925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