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年来区政府工作报告(2005-2007年)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07-01-25浏览:2564下载142次收藏


振奋精神  实干创新 为建设繁荣、和谐、美好的_区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__区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__区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三年工作的回顾
三年来,六届区委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干创新,克服困难,奋力拼搏,_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着力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项目立区战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44.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1亿元,年均增长17.2%;全口径财政收入由4.3亿元增加到7.9亿元,年均增长23%;三产比例调整到4:44:52。

——坚持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突出农转牧和设施农业建设,奶牛存栏达到3.2万头,棚室总量达到2633栋,抗旱保收田发展到10万亩。积极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以上,修建通乡公路90公里,全部实现村村通。顺利完成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坚持招商引资,发展活力逐步增强。深入开展载体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累计引进到位资金56亿元、项目349个,建成了金土地叶黄素萃取、鲍斯生物菌肥、华洋彩印等一批投资超亿元大项目,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亿美元。成功辟建了民营科技园和方晓工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5亿元,入驻项目38个。建材城、汽配城和开发小区逐步完善,对全区经济贡献初步显现,年上缴区级财政近3000万元。

——坚持改造开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大力推进红旗地区改造,稳妥解决了农民动迁安置等突出矛盾,顺利完成部分区块开发。竣工了让杜路、中三路、西苑街、中央大街立交桥等9项重点工程,开发建设了阳光佳苑、银亿阳光城、奥林国际公寓等一批精品住宅小区,实施了乘风湖、新潮湖、燕都湖治理及石油广场、乘风广场建设工程。三年累计筹集城建资金69.74亿元,开发建筑面积275.8万平方米,拆迁临建违建39.5万平方米,新增绿地53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和整体形象显著提升。

——坚持携手共建,地企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成立机构、兑现政策、强化包扶、现场办公等有效举措,累计为企业兑现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嫁接盘活闲置资产2.3亿元,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百余件。大企业属地意识日益增强,在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园区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地企共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力推进利民行动和政府实事工程,出资1.2亿元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改造自管楼区、改善中小学和社区硬件设施。顺利完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及“两费”货币化改革和部分区属企业改革。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保险和弱势群体救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高标准通过省级“双高普九”验收。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实干创新”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我区连续12年保持省级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区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坚持加强党建,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两个作用”进一步增强。扎实开展“走进千万家”、“十百千工程”和组建“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活动,顺利完成了喇镇党委换届工作,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两次荣获全省街道社区党建先进区委称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取得成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7起,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回顾三年的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石油石化大企业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几个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实干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六届区委,向所有为_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三年来,我们在务实创新、开拓奋进的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与时俱进,全力以赴抓发展。发展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紧紧抓住机遇不放,紧紧抓住园区项目不放,才能抓出经济实力,才能抓出发展后劲。二是必须开放带动,坚定不移抓招商。发展区域经济,只有冲破一切束缚,全面扩大开放,全力招商引资,才能实现资源互享,资本互动,利益互赢。三是必须地企协作,持之以恒抓共建。只有坚持服务于大企业、受益于大企业,不断密切地企关系,深化地企合作,才能形成发展合力,促进_区和谐发展。四是必须以人为本,真心实意抓民生。只有坚持把干事创业的着眼点放在为群众谋利益上,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才能保证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有序。五是必须增强执政能力,始终不渝抓党建。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和增长质量有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功能有待完善,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细部整理尚有差距;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管理的新格局有待建立健全;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进取意识、执政能力与新形势还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并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未来五年,__区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迎接严峻挑战,既具备优势潜力,又存在矛盾问题,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困难。首先,面临着“三大压力”:一是加快发展的压力。大庆正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创建“百年油田”。_区作为经济中心区,能否尽快适应形势要求,发展好接续产业,不断壮大地方经济规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验。同时,各地竞争日益激烈,发展速度普遍加快。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能否加快经济增速,继续走在全市构建战略新高前列,无疑是一个严峻挑战。二是深化改革的压力。当前,我们还存在着一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问题,急待进一步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改革还不彻底,政企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政府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公益事业改革还有待深入,特别是随着企业逐步剥离办社会职能,教育卫生事业面临着很多任务。能否破解这些改革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三是维护稳定的压力。随着_区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改革不断深化,利益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将进一步显现。特别是伴随着企业改制、旧城改造、分配调整,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不稳定问题。能否兼顾各方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

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战略机遇,主要有“三大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深入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省里以大庆为中坚着力构建哈大齐工业走廊,市政府积极支持我们建设工商业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园式城区,这为我们解决深层次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壮大接续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二是地缘优势。_区是大庆市的主城区,是三大中直企业所在地,城区规模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石油石化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当前,地企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大企业与政府共谋发展、共同推进_区建设的意识日益强烈,大企业对地方发展的关心支持力度空前,这为我们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发展规模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三是基础优势。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区情实际的发展思路,区域经济发展潜能逐步释放,具有较强亲和力和吸引力的现代城区框架初步形成,尤其是我们具备一支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的干部队伍,这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必将把整个_区带入新一轮大发展、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构建和谐_区为主题,以富裕人民为根本,以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地企合作为动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全力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良、文化包容、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_区。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17.6%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15.2%以上;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三产比例调整为3.8:49:47.2;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三、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大企业稳、大项目进、三产业活、农村经济实”的思路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大企业发展稳定提供更好、更实的环境,百计千方地引进综合实力强的、市场效果好的大公司和大项目,放开、引导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与提档升级,本着“村民受益、集体受益”的原则科学实际地抓农村经济建设,为构建和谐_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到2011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亿元,年均增长11.4%。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协调企业帮建、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财政投入,使农田灌溉辐射全部耕地,农村公路全部实现屯屯通。深入实施农转牧战略,不断完善畜牧综合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奶牛标准化饲养,促进奶牛提质增效。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建设棚室园区,推动棚室种植集约高效发展。积极推广优良高效经济作物,大规模建设高产田,努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二是加快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三年来区政府工作报告(2005-2007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