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的“亮点”
海安县角斜镇兼职教研员:夏云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实践活动”安排在第一学段(1-3年级),要求在这一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先实践再活动。教者应首先关注学生有无参与实践,有无积极思考;活动时有无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笔者试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数学第一册p98_99页的“愉快的周末”两则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实践活动的“亮点”所在。
片断一 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课一开始,教师就介绍自己来自某个学校,并用媒体展示该校校貌,接着问学生愿不愿去参观?学生回答后,老师说明进学校得先经过一座桥,然后去参观。老师不失时机地用媒体出示学生过桥情形,画面是桥上3人,桥下6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自行解决;媒体继续出现过桥情形,这次画面是已过桥2人,桥上4人,桥下5人,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然后画面出示到达学校后美术小组正在绘画,其中4人已画好,8人正在画,教师同样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接着媒体又出示学校电视台正在录制节目,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唱歌的、伴奏的、伴舞的各有多少人,并完成统计表,看着表格再引导学生:你还能知道些什么?;最后组织了几名学生玩实地套圈游戏,选一人报分,一人捡圈,每组推选一人套圈,每人套3次,老师将4名学生的得分填在统计表中,并请其他同学汇报套圈的过程,即:第一次套得几分,第二次套得几分,第三次套得几分,共得几分等,同时设计了一道开放题:老师套圈得了9分,请大家猜一猜,老师可能套中了哪些小动物?。
整节课教师按事先准备好的设计环环相扣地进行着,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顺顺当当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片断二 自选顺序 亲身体验
本节课的一开始,教师就问:今天是星期几?再过几天就是星期六?你们喜欢星期六吗?为什么?这个周末老师想邀请你们到活动中心来,媒体出示各种活动场景,教师介绍这里可以画画、套圈、过独木桥、唱歌、接力比赛等。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最想先到哪里玩,商量好后将本组的小花贴在相应的活动名称下(事前将活动名称贴在黑板上)。贴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想先玩什么的人最多,
“实践活动”的“亮点”
本文2007-01-13 14:53: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8345.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