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新闻出版)局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持续推进富民兴遵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文化工作的实际,2006年全市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二届八次会议和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繁荣和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强化文化市场体系监管,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挖掘着___特色文化,推进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1、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市委二届八次会议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全面开创文化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2、进一步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机关和系统的政治学习,抓好党建工作和工、青、妇工作,抓好机关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机关工作纪律,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小康和我市“三化一强”建设中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增强文化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党的观念、国家的观念、人民的观念和历史的观念,坚持文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加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深入调查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解决阻碍文化事业发民展的难点问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新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造性地开展文化工作,不断提高文化工作水平,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健康教育,为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提供文化保证。
二、以繁荣文艺为中心,打造精品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3、继续推动和组织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反映我市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优秀作品的创作和生产,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时代风采、民族风韵的优秀文艺作品。
4、组织协调全市的纪念、宣传、庆祝等内容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各大节假日的文艺演出活动。围绕建党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抓好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组织好纪念文艺演出活动。
5、结合红色旅游的开展,宣传长征文化,融合民族民间文化,集歌舞、杂技为一体,打造《红色___》,力争成为旅游精品剧目,并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导、协助各地打造具有本地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文艺精品。
6、建立支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机制,为文艺家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7、加强对专业剧团的指导和民间文艺团体的管理,专业剧团要继续开展“文化下乡”、“四进社区”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用优秀的、健康的文化艺术占领农村和社区文化阵地。市杂技团、市文工团到基层和农村演出不得少于30场(次)。
8、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文化艺术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组织优秀节目参加比赛,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为___争光。认真组织协调杂技比赛的有关工作。
三、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9、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进一步的调查,继续申报2—3个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已申报省、国家级的项目做好保护指导工作。
10、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督促完成好“两馆”建设项目,力争今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积极与省厅衔接,做好乡(镇)文化站的设施、设备配置工作,对全市乡镇文化站进行调查摸底,为国家投资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础材料。
11、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城市图书企业到农村开设连锁店和图书超市、图书便利店等经营网点,促进农村地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协助做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开展的“农民书社”试点的相关工作。继续组织好图书“三下乡”活动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12、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确保各县、区(市)图书馆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___县31个乡镇建成基层中心,5个行政村建设基层点。要认真落实、布置组织好4月份在我市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现场会,并安排好参会人员的接待工作。
13、继续认真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持续推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为农民群众带去更多更好的群众喜欢、能帮助农民致富的科技影片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影片。新建农村电影放映队20支,配合全省第七届农民电影节,为农民放映电影200场以上。
14、配合开展全市“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建立文化服务“三农”工作机制,为农民朋友送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15、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力度,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组织民间文艺团体进入社区和镇村开展文化活动,带动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
16、大力发展集镇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健康有益文化活动。
17、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完善文化产品流通体系,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根据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机制,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18、继续开展“四进社区”创建活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文化辅导进社区活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19、动工修建文工团排练及办公大楼。监督市图书馆新馆址的建设,保证年内完工并全面完成搬迁任务。
四、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博事业发展。
20、认真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和《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和《博物馆管理办法》,努力建设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环境,推动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的落实,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
21、加大文物执法力度,提高文博执法水平,依法行政,确保党的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及国家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从而更好地推进文物保护工作。
22、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等基础工作,抓好即将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工作规范》及有关要求,做好___会议会址、杨粲墓等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的归档工作,完成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23、加强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全市重点工程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依法做好文物调查及其考古工作,努力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24、全面完成海龙屯文物保护规划工作,建立健全海龙屯文物保护机构,做好海龙屯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
25、切实做好文物修缮工作。制定黎庶昌故居,张喜山祠、石莲双阁、回山乡革命委员会旧址、道真万天宫等文物建筑的维修工程设计方案。动工修缮市坪申祐祠、石莲双阁、罗峰书院等保护工程。加强对文物维修工程的管理,严格文物维修工程审批程序,保证工程质量。
26、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在保护前提下积极做好红色旅游的开发,制定红色旅游线路所涉及的我市文物项目的维修设计施工方案。抓好___会议陈列馆的扩建工作,土城红军四渡赤水陈列馆的建设工作,娄山
市文化(新闻出版)局2006年工作计划
本文2007-01-09 20:57:00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806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