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局长在市工商系统2006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的报告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07-01-09浏览:2439下载121次收藏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最近刚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2006年工作,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007年工作,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夺取新的更大成绩而努力。下面,根据市局党委讨论的意见,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6年主要工作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局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构筑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学监管观,按照“抓重点、强素质、出成效”的总体工作要求,着力构建以经济助动体系、监管维序体系、监管维权体系、效能和惩防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行政体系,开拓创新,整体推进,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努力构建经济助动体系,全力促进衢州经济发展
  今年,全市工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府扶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构建经济助动体系,努力为经济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促进我市个私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2901户,新创办私营企业1527家,分别完成市政府年度发展目标任务数的117.28%和138.82%。全市累计实有个体工商户52130户,私营企业8525家。个私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23.31亿元,比上年增长9.73%。上缴国家税收11.65亿元,同比增长30.73%,占全市入库工商税收总额的34.4%。
  1、积极营造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接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借力发展、特色竞争”三大发展战略,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为契机,市局制定出台了《贯彻实施新<公司法>促进衢州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注册资本限制,优化创业发展环境。继续开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园区”的“三服务”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共发放征求意见书300份,走访企业547家。在“一审一核”、“审核合一”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推行审批事项“应进全进”,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统一办理,当场办结率由71%提高到97%。各县(市、区)局注册窗口全年被评为五星级窗口。开化注册窗口荣获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常山注册窗口在全县“三评”活动中名列第一。市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五一”前夕荣获全国总工会“建功立业标兵岗”荣誉称号。注重注册登记质量,全市行政确权率达到100%,登记质量平均得分98.5分。在11月份省局举行的全省注册能手理论及模拟实务操作测试中,我市获总分第7名,常山县局徐向农进入“省级注册能手”候选人名单。一批窗口工作人员获“文明礼仪使者”、“服务标兵”、“十佳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2、现代市场经济主体发展迅速。由于发展政策和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新设公司制企业法人1197家,比去年同期增长76.81%。一人有限公司和注册资本3万元公司作为新生力量,受到中小投资者和创业者的追捧。全市新增一人有限公司245家,占同期新设有限公司的20.47%;新设注册资本为3万元的公司128家,占同期新设有限公司的10.69%。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与市总工会、市信访局一起进行联合招商,为外来投资业主做好服务。
  3、全程扶助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立足衢州农业大市实情,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采取创业素质培训、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实施品牌战略等具体措施,全程扶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年内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3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47%。目前全市已发展农村经纪人1614人,组织规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304家,联合会员3.8万多人,带动农户13.7万多户,占农户总数的23%。常山县局推广“三联三增”产销协作机制,订单胡柚已占种植面的30%以上。市局整合固化工商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在省局半年工作会上作大会交流。衢江分局强化农村经纪人规范管理做法,也在省局召开的全省经纪人培育发展管理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4、积极推进品牌战略。制定出台《衢州市“十一五”商标发展规划》,组织80家争创驰名和著名商标企业进行培训,全市创牌工作取得新成果。6月,浙江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的“不老神”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我市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市委书记厉志海等领导专门致电市局表示赞扬和肯定。积极帮助 001、巨化、开山商标启动驰名商标申报程序,年内有18件商标申报浙江省著名商标,15件浙江省著名商标申报确认延续,浙江省品牌基地认定有望突破。在9月召开的全省品牌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申报的“常山胡柚”、“龙游小辣椒”证明商标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地理标志区域品牌”,“不老神”、“开化龙顶”商标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取得在全省十大品牌中各占2席的优异成绩。年底,市著名商标评审委员会新认定29件商标为衢州市著名商标。今年全市共商标注册48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注册商标累计达2877件。江山市局帮助引导当地蜂产品协会注册全市首件集体商标“江山峰协”,龙游县局支持帮助4家企业在境外57个国家实施商标国际注册。
  5、积极扶持培育专业市场和星级市场。利用工商职能,开展“服务市场、培育市场、发展提升市场”活动,提前介入市区上洋专业市场园区培育建设进程,采取驻场指导、业主座谈、上门办照、协助外出招商等具体帮扶措施,保障园区石材、建材、钢材等4个专业市场顺利开业。扶持帮助衢州农贸城建立完善检测中心、食品安全连锁配送中心及商品准入制度等,使市场顺利通过商务部“双百工程”项目验收。牵头相关部门拟定全市农贸市场三年提升改造计划,制定市区自办国有菜场提升改造方案,并争取市政府政策支持。九号桥农贸市场兴建已列入明年市政府提升改造项目。目前,衢州专业市场培育发展已初见成效,一批新型的市场脱颖而出。衢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中国网上粮食市场”并正式启动网上交易取得成功;投资2.1亿元以四星级标准改造提升的龙游交易城已开始试营业;浙江贺村木业市场成为华东地区木材和木制品重要集散地;衢州二手车市场、钢材市场、灯具市场等初具规模。全年共新申报和延续确认的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6家,其中一星级4家,二星级9家,三星级市场3家。全市市场成交额201.16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3%。
  6、深入推进创业者素质培训。以“5511”工程为抓手,紧密结合召开“科工会”、“民企峰会”等契机,为创业者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知识讲座,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人才和知识保障。全市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64期,培训业主16460人次,发放培训资料28000多份,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万名创业者 素质培训目标任务。市局、市民营企业协会开展社会化拥军工作,动员鼓励民营企业推出《军人购物一卡通》购物优惠服务活动。市民营企业协会开设“2006浙商财富快车”巡回讲座,邀请浙江大学等专家、教授来衢演讲。衢江、常山局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外地考察取经,江山局举办民营企业党建培训班,开化县局积极实施“关爱企业家健康”工程,通过设立健康、休闲服务、咨询会所等,密切与民营企业家联系沟通。
  7、深化企业信用建设。大力推行年检验照新方式,采取网上年检、上门年检、巡查验照等方法,实地年检率达到10%以上,年检合格率100%。加大内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征信力度,强化对市场主体的申报准入、经营行为、退出行为全过程监管,工商企业信用数据库、监管基础平台的信息内容更加全面有效。经系统综合测评,认定66家衢州市工商企业信用评价aaa级单位,认定530家衢州市免检企业,曝光 6家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企业,从正反两方面推进企业信用建设。23家企业被省局认定为2005年度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等级aaa级“守重”企业;15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荣获2005年度浙江省“诚信民营企业”、“诚信个体工商户”。市局认定139家企业为2005年度aa级“守重”单位。推荐15家企业参加“浙江省第七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评选。龙游县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列入政府工程,获县财政资金支持。积极做好企业数字证书发放工作,全市累计发放6155份,其中市局2730份,初始化率达到80%。
  8、全力开展农贸市场创卫专项整治。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全力以赴打好农贸市场创卫百日攻坚战。召开全系统干部动员大会,加强对市场经营户的教育宣传,安排落实市局领导联系市场和机关干部进驻市场值班制度。组织市场责任单位、市场业主签订市场改造提升、创卫整治、食品安全等责任书,制订《衢州市农贸市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细化市场创卫标准和工作责任。市场服务中心加强协管员队伍管理,投入165万元改造自办7个农贸市场的软硬件设施,市场面貌大为改观,得到了衢州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市委书记厉志海批示:“局主要领导重视,工作要求具体,责任明确,只要抓到位,必有成效。”
  (二)努力构建监管维序体系,全面提升行政监管能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机关继续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紧紧围绕农村消费安全、食品消费安全、商品准入等重要环节,着力构建监管维序和维权体系,突出查处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等新领域、新类型经济案件,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合法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为推进平安衢州、创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1、稳步推进放心店工程建设。今年,全市工商系统注重创新工作方法,坚持多层面、高质量培育放心店,从以数量为主向量质并举培育转变,从单纯农村放心店向多层面放心店转变。农村放心店培育进展顺利。全市新培育农村放心店1041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28.5%,放心店总量累计已达到2039家,覆盖全市的1848个村,覆盖面达81.8%。校园放心店建设全面铺开。联合教育部门制定下发《衢州市“校园示范商店”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已经培育校园放心店178家,覆盖面达到74%。批发放心店培育进展加快。全市已培育批发示范单位38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26.7%。繁华街道放心店培育工作正式启动。与市文明示范街理事会联合下发了《衢州市区全国文明示范街“食品经营示范商店”工程实施方案》,全市已累计培育繁华街道放心店40家。流动放心店建设全面启动。年初,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全市流动放心店启动仪式,市本级、开化、常山成功培育开通了流动放心店4家,流动放心车65辆。
  为提高农村放心店质量,在全市试行“双全覆盖”,即在一个乡镇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都培育出一家放心店,所有的放心店都由龙头企业实行商品配送。目前全市有6个乡镇共124个行政村实现了“双全覆盖”, 较好地带动了农村放心店提质扩面。加强对放心店的日常监管,对已培育挂牌的放心店开展回访检查,对有良好声誉和示范作用的放心店进行表彰,对质量严重下滑15家放心店进行了摘牌处理。江山市局出台了放心店星级管理办法,开化、常山县局制定了放心店长效管理办法。今年9月在丽水召开的全省“三网”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市局开展的 “四化并举、三种模式”及“全双覆盖”等载体培育农村放心店做法,得到了金德水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2、进一步完善市场商品准入工程。积极探索商品准入长效监管机制,市场准入的范围扩大到食品、副食品、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中的农药、化肥、钢材等重要商品,明确准入的目标、要求、时间、内容。各县(市、区)均向当地政府报批了农贸市场实行商品准入的实施意见,县级以上农贸市场已全面实行商品准入。全市商品索证率、供证率、特殊经销关系备案和仓储备案率均达到98%以上。市区农贸市场建立了商品准入的专管员制度,重点防范重大食品安全隐患。
  3、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便于基层操作的食品准入、食品经营检查等“十项制度”。各单位制定方案计划,召开动员会,调查摸底建好台帐,划分责任区、签订三级责任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长效抓好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31个工商所的食品安全规范化建设顺利完成,江山市局淤头工商所采取 “一书一栏一平台”、“一帐一卡一警示”的工作方法得到省局通报表扬。11月份,在江西上饶召开的四省九市工商管理联谊会上,市局专门就强化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作了经验介绍。
  4、积极推进“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食品检测指挥控制机制和不合格商品源头追踪制度。龙游县局通过检测查获工业淀粉假冒食用淀粉大案,查封工业淀粉57.5吨。建立检测信息公布和部门共享机制,在衢州工商红盾信息网及其它媒体定期发布食品检测报告。“四位一体”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和巩固,全市200个摊位以上市场全面建立了检测点(室),配置了检测箱,聘请了农业、卫生等部门专家对68名检测员进行培训,检测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对各类场所检测5923场次,对11大类商品45912个批次进行快速定性检测,检测检出不合格商品1088批次,合格率为98%。加强流通领域商品监测,今年共抽检商品578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为41.8%。立案查处经销不合格商品的违法行为120余件,罚没款200多万元。
  5、突出查处大要案件和新领域案件。坚持“攻大奸、戒小过”的执法思路,进一步拓宽监管领域,加大执法力度,突出查处大要案。全年共出动检查人数35229人次,检查企业、个体工商户64765家,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2192件,其中大要案544件;总案值9653.70万元,罚没款1019.78万元,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办案任务。介入执法新领域,严厉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今年,全市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4件,涉案金额300多万元,罚没款114.8万元,移送纪委处理1起,正在查处的8起。市局查处新华书店、医药公司商业贿赂大案,罚没款分别为12万元和32万元。对具有行业垄断和独占地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局长在市工商系统2006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的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