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全面保护,从静态保护向“活态”整体性保护转变,我县将在“民间民族艺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次更深入地普查,建立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迎接五、六月份省市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验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其范围包括:民间表演艺术 (如我县的药发木偶、布袋戏、提线木偶、龙凤狮子灯、八宝灯、马灯、龙灯、民歌等);民间造型艺术(如竹编、竹雕、制陶、制鼓、木雕、木偶雕刻、木拱廊桥建造工艺等);民间风俗(如百家宴、斗牛、迎神、吊九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就是“民族民间文化”中口传心授的部分。近几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日趋重视。2003年初,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入了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10月),成为较早加入公约的国家之一;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月经国务院审批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我县的药发木偶是其中之一);2005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被国家列入文化立法十年规划重点项目。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我省从2003年起就开始了民族民间资源的保护工作。)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普查的意义
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是我县人民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形象地体现了我县人民的内在精神,具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是我县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生态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产,挖掘、保护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丰富我县的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打造我县的旅游品牌,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好事。
随着社会经济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县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民间艺术在濒临绝境、不少民间技艺正在消亡、一些民俗节庆礼仪逐渐被淡忘、民间艺人年事已高……为此,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普查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二、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现状
在前期的民间民族资源普查中,按“三不漏”(不漏村镇、不漏种类、不漏线索)要求,我们收集到了民间造型艺术8项(药发木偶、布袋戏、提线木偶、龙凤狮子灯、八宝灯、马灯、龙灯、民歌等)、民间表演艺术7项(如竹编、竹雕、制陶、制鼓、木雕、木偶雕刻、木拱廊桥建造工艺等)、民间风俗5项(如百家宴、畲族三月三对歌、斗牛、迎神、吊九楼等)。其中药发木偶已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浙江省有 项入围、全市 项)。
我市和省里将分别于五月、六月对全市各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验收。在十月份温州市艺术节上,我县还要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根据省 的要求,普查成果需要有实物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普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06-12-29 10:14:0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742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