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是传统汇兑结算,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了票据承兑、代理发行、信用卡等业务。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已意识到中间业务的重要意义,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中间业务的品种、规模和收入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2004年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389亿元,而1995年仅为69亿元,年均增长 25.6%。但总体上看,国内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面不广,收益比例低,中间业务的功能远未发挥出来。无论从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银行自身发展的能力上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中间业务技术含量低。在商业银行已开展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中,可分为高附加值和低附加值两类产品。类似于代收水电费、代发养老金等代理业务属于劳务型品种,银行投入较大,获得的收益却不多。相比之下,那些与资本市场联系紧密的业务,则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如基金托管、个人理财等新兴业务,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方面,正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薄弱环节。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类、结算类、电子汇划类、代理保险基金类这些技术含量小、收费比例低的业务,智能型、科技型、高附加值的信息咨询、投资理财、金融期货、代保管等中间业务较少。
二是中间业务规模小。2002-2004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3.8%提高到8%,中间业务占比仍然偏低。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中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经营收入的比重达到14%,其他三家银行均在10%以下。而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已超过30%。据有关统计,2002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由80年代的30%上升到38.4%,日本银行由24%上升到39.9%。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无论从规模上、效益上,还是从社会影响上都不足以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三是中间业务效益较低。大多数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目的是将中间业务作为吸引客户,增大存贷业务量的一个手段,有时甚至不计成本开展中间业务,因此效益不高。中间业务是以为社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业务,但由于受传统银行经营观念的束缚,银行宣传不力及客户金融意识淡薄等原因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大多商业银行还没有给中间业务一个合理的定位。加之广大客户对银行收取手续费缺乏认识,大部分中间业务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不讲价格,不计成本,使中间业务的应得收入流失,不能产生效益,影响了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的存在有其多方面原因:
首先,分业经营的规定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管理法规、金融管理政策对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的严格分
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本文2006-11-13 23:11: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354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