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近几年,我市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大商贸、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的工作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市商贸流通业适应市场变化,强化自身改革,大力发展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全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根据**市“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及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0.3%,比“九五”期末增长53.3%,年递增13.33%,其中县(市)以上零售额7.97亿元,县以下零售额11.64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有3家企业销售额过亿元(其中石油公司10462万元,烟草公司11384万元,中农公司10189万元)。商贸从业人员达19090人,实现增加值7.05亿元,占全市gdp的11.19%左右,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2005年元-8月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亿元,同比上升13.5%,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5亿元,同比上升13%。
[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damishu.com-互联网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二)商贸市场建设发展迅速。全市现有商贸批发、零售贸易、饮食业服务网点达7713个,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商贸流通网络。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家(北山超市、**宾馆、贵枝花园酒店、众康医药公司、中石化**分公司、烟草公司、中农公司),成规模经营企业204家。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3192个,餐饮业260个,服务业4261个。各类市场(年成交额500万元以上)34个,年成交额10.35亿元。其中工业品市场13个,年成交额1.1亿元;农贸市场21个,年成交额9.25亿元。
(三)商贸业国企改革成效明显。近几年,我市一方面大力推进国有商贸企业的改革改制,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全市80多家国有商贸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分流安置人员5740多人,组建股份制企业14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5家,买断产权26家,租赁2家,解散9家,破产4家,基本实现了商贸企业民营化经营。体制的改变为多种所有制商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形成了以北山超市为代表的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
(四)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随着居民的消费需求明显多样化,商业业态也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连锁超市已成为我市商界一道风景。据统计,全市已有40多家超市遍布城区和各个集镇,年销售额可达1.5亿元。与此同时,各类专卖店、专业店也得到快速发展,物流配送正在起步,石油、烟草已形成配送网络。多年的竞争发展,先后改造盘活了原利华广场、**商业大楼、供销大厦、**商场、迎宾商厦。先后建起了金山、迎宾、利华家俬超市,太子、赛美佳、北山等超市,形成了以贵枝花园酒店、王牌宴酒店为代表的饮食服务企业,以北山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和购物中心,以丰坪巷、礼化路、峡江建材为代表的专业市场,以五柳树为代表的集贸批发大市场。全市已初步构成了综合购物中心、连锁超市、便民店、专卖店、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多形式、多业态相配合,大、中、小网点相结合,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网络。
(五)软硬环境优势日趋凸现。三峡机场、宜黄高速公路、焦柳铁路、长江黄金水道等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为**市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带来了较旺的人气。同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根本好转。在工商企业中广泛开展了“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并组织大中型商业企业面向社会承诺,引导企业树立诚信理念,共建和谐**,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先后有温州、武汉等外地客商到**投资兴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整合了我市商业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给全市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后遗留问题较多,已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商贸运行严重入不敷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原有商业设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流通功能和市场份额已经逐步丧失。二是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不足。目前我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仅3家,且与周边县市相比,无明显竞争优势。三是商业资本分散,发展资金不足。商贸企业融资问题是滞碍发展的突出瓶颈,商贸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融资难,难于扩大经营上规模。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程度偏低,没有明显的大商贸架势,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明显,辐射功能弱,“川鄂咽喉”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老牌国有商贸企业区域辐射功能已经丧失,经营手段、场地、设施老化,山货、水果、粮食等产品的集散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四是规划缺乏前瞻性,网点布局科学性不强。流通行业的发展大多属自发状态,布局没有很好地规划引导,导致体系不明确,特色不明显,优势未发挥。五是流通与生产的结合不够紧。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不够,地方产品进名店、进大超市的品种屈指可数。对工业品和农产品的牵引作用小,导致大商贸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六是基础设施滞后,启动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的力度不够。大商贸格局的支撑乏力,农村市场较为低迷,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缺乏有效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流通原动力不足问题。
三、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三峡·宜昌效应为**商贸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宜昌市的重要卫星城市,**必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地,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有力地促进**商贸业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2、区位优势为**商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并行东西,三峡机场距市中心30公里,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了南达潇湘,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格局,势必成为重要的商品和物流集散地。
3、区域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商贸业发展的强劲动力。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3亿元,同比增长16.4%;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亿元,同比增长41.9%;农民人平均收入达到3237.5元,经济状况居于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4、雄厚的资源优势将强势推进商贸业的增长。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瘦肉猪、淡水鱼、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物产丰富,主要工业品种已达350个,形成了纺织、建材、化工等为主要门类的工业体系,势必为市场持续繁荣以予有力的保证。
5、持续旺盛的人文环境已成为我市商贸业发展的
市十一五内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本文2006-11-03 20:37:00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7272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