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党支部书记如何当好班长

栏目:指导讲话发布:2006-10-28浏览:2548下载188次收藏

同志们,根据政治指导员集训的计划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党支部书记如何当好“班长”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起初是毛泽东同志形象地把党委“一班人”比喻为一个班,要求书记要善于当好“班长”。之后,党内对书记便有了“班长”的称谓,基层党支部书记也不例外,从而沿用了下来。

我们在座的各位,大部分是连队和相当于连队的党支部书记,是支部“一班人”的“班长”。如何当好“班长”,这是门大学问,我虽然当过党委的“班长”、机关党支部的“班长”,但就基层党支部的“班长”而言,时间较短,阅历不深,实践经验也不多。今天,主要从理论上谈点看法,供同志们参考和借鉴。

一、明确“班长”责任,发挥好“班长”的作用

同志们都知道,《政工条例》规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连队和相当于连队的基层单位建立的支部,是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各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是连队建设的“龙头”和根本。党支部建设的是否过硬,直接关系到连队的全面建设。我们也知道,党支部书记不同于连队其它干部,他有三重责任:首先他是连队党支部的书记,负有建好、管好、用好党支部的责任;其次他是连队的主官,负责连队的训练、教育和管理等全面建设;同时他还是政治指导员,是基层政治工作落实和发展的重要枢纽。大量的、千头万绪的党务工作和政治工作,最终要靠党支部书记去精心筹划,具体落实。如果这一岗位的职责履行不好,各项工作就难以找到着陆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地位更重要。作为“班长”,要十分清楚这个岗位的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意义,主持好连队党支部的工作,当好支部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好“班长”的“领班”作用。

1、组织落实的作用。抓工作的组织落实,这是“班长”所要做的基本工作。因为“班长”是“领班人”、“领路人”。我们平时经常跟连队的班长们讲,连队的大量任务,组织不好,落实不好,那么你这个班长就是不称职的。同样,我们也要把连队、党支部的工作筹划好、落实好,否则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班长”发挥好组织落实作用,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吃透“上情”。吃透“上情”,就是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军委、总部以及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反复学习,深刻领会。上级的东西虽然看起来离基层远,但却是管全局的、把方向的。不吃透“上情”,就容易偏离方向,偏离重点。二是要明了“己情”。明了“己情”,就是要注重调查研究,掌握连队实情,对官兵的动态做到深知、亲知和真知。“己情”是行动的出发点,不明了己情,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就无法落到实处。有的同志,对了解连队和支部班子情况不已为然,总感到“身在此山中”,哪能“不识真面目”?这是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根本原因。作为“班长”,必须要学会全面、系统、辩证地观察和看待班子建设的优势和劣势,把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实、找准,抓住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把工作落实好。三是要搞好结合。抓上下两头,更要注意把它们结合起来,通过上下的比较、结合、平衡,形成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重点和套路,认清形势,明确方向,着眼特点,抓住关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凝聚带动的作用。依靠党支部的集体领导,是党支部书记对基层工作和政治工作实施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作为“班长”,必须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统一支部成员思想和行动,把“一班人”捏成强有力的“拳头”。为此,平时要注意经常同“一班人”谈心交心,以便思想上形成共识;要及时把上级指示、本单位的思想动态和个人的工作意见提交支部委员会讨论,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看到,基层共青团和军人委员会这两个群众性组织,是党支部书记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因此,作为“班长”,还要善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依靠他们广泛开展群众性思想工作,使领导的意图迅速变成全体人员的实际行动,从而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有些党支部书记,对团支部和军人委员会的工作过问的少,甚至当成“额外负担”,其原因就是对这两个组织的作用认识不清。团支部的任务是围绕部队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教育和“活动”,培养“四有”新人,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发挥突击作用(《政工条例》第113条)。而军人委员会主要是围绕完成连队的中心任务,组织开展“三大民主”(《政工条例》第120条)。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两个组织是党支部的有益补充,作为“班长”,要关心支持两个组织的建设,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他们在连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3、检查监督的作用。党支部书记发挥检查监督作用,是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支部书记对每名党员执行支部决议、遵纪守法、联系群众以及平时的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情况,负有检查监督之责。做到这一点,要搞好思想教育和疏导,启发党员执纪的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要严格落实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一些党支部书记总感到落实组织生活制度难,不能做到经常化。这既有思想上是否重视的问题,也有工作方法的问题。首先,要重视组织生活制度。只有思想上重视了,才能把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摆上支部的议事日程,做到经常分析研究情况,有人抓有人管。其次,要制订具体落实计划。党支部书记要根据上级政治机关的有关要求,制定好年、季、月组织生活制度,并把每周组织生活安排写入连队的《周表》,让大家心中有数。再次,要精心组织。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主持者,是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者,是管理和监督党员的组织者,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扎扎实实抓好落实。

二、立足岗位要求,提高“班长”的能力素质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否出色地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能否真正成为支部建设的“主心骨”,充当党员群众的“领头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能力素质。而作为“班长”,是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和第一责任人,只有具备与“班长”地位作用相适应的能力素质,才能担负起党支部工作的重任。

1、坚持党性原则,提高把关定向的能力。党支部书记既是连队的政治主官,又是支部的一班之长,处于统揽全局、领航掌舵、主持领导决策的关键位置上,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作为党支部书记,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在党和国家以及军队重大任务发生变化,以及重大改革措施出台时,不仅要坚决贯彻,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紧密联系实际,抓好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保证具体工作中心不移,方向不偏。具体地说:首先,要在政治上把好方向。一个成熟的干部,首要的是政治上过得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政治上把方向的集中体现,就是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军队听招呼、守规矩,保证政令军令畅通。我们讲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大量的还是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上。如果对中央和军委的规定、指示、制度执行不自觉、不坚决,或者打折扣,那就谈不上保持一致。在实践中,我们有的党支部发生过集体违反规定的事,从根本上说是这些党支部对上级的决议指示执行不坚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处在领航、掌舵地位的党支部书记,缺一根政治上的弦,在贯彻执行上级的规定、指示上,缺乏应有的党性原则,打了折扣;在一些涉及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问题上摆不正关系,没有把准方向。其次,要在紧要关口上把好方向。作为党支部书记,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善于明辨是非,认准方向,不被一时的风云变幻所迷惑,防止迷失方向;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军队指导原则和重大任务调整的时候,要审慎决策,多从政治上权衡利弊,切忌钻政策的空子,切忌打违反政策法规的“擦边球”,防止偏离方向;当社会上刮风起浪、各种错误思潮袭来的时候,要站稳脚跟,处乱不惊,旗帜鲜明,不畏缩,不迎合,不苟同,不随声附和,不左右摇摆,防止模糊方向;当工作中受到挫折、困难比较突出、外界干扰比较大的时候,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带头振作精神,迎难而上,不能见风就是雨、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垂头丧气、失去信心,防止动摇方向;当部队建设形势好、工作进展顺利的时候,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想一想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自觉瞄着薄弱环节做工作,不能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停滞不前,防止忽略方向。只要在这些紧要关口,把方向把住了,把准了,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再次,要在关键问题上把好方向。作为一个连队,有很多热点敏感问题。入党、提干、选改士官、选送技术学兵、选配骨干等都是关键问题。《政工条例》,明确了召开支委会的12种时机,这些时机研究的问题都是关键问题。作为党支部书记,要着眼部队建设实际,切实把官兵关注的、部队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大事抓、重点抓,作为稳人心、暖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抓,防止迁就照顾个别人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

2、强化职责意识,提高管党务政的能力。党支部是否有战斗力,是连队建设的关键。而连队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的强弱,又是党支部坚强与否的关键。一是要强化岗位意识,集中抓党务工作的精力。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支部书记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抓支部班子建设和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上。从当前看,有的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缺乏当好“班长”的意识,总想着自己是连首长,没有认清连队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党支部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才能实现。因此,作为“班长”,要认识到基层政治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党支部班子建设,切实把精力从抓事务性工作投向抓班子的经常性建设上;从主要做战士的工作转变到管理好党员、干部尤其是班子成员上。二是要强化阵地意识,建设坚强的战斗堡垒。连队党支部书记,同时作为政治指导员,是基层政治阵地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既负有守好阵地之责,也负有用好阵地之责。守好阵地,最根本的是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功能。《政工条例》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职责规定的首要一条,就是负责连队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因此党支部书记守好、用好脚下这片阵地,就是要把党支部建设好,真正把党支部建设成为“一线战斗堡垒”。无论上级强调什么,工作重心往哪里转,都不能转让和放弃这个阵地,要清醒地意识到转让意味着无能,放弃意味着失职。原军委张万年副主席讲到“三个特别过硬”,第一个就是“政治上特别过硬”。政治上要特别过硬,很重要的就是党支部要特别过硬。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有两条比较重要:第一条就是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方法。抓党支部建设,必须要思想清,办法实。思路清了就找到了出路,再具体研究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就能形成适应本单位特点,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套路。第二条就是要运用现行制度解决问题。连队党支部的一切活动,都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前面已经讲到,党支部的七项组织生活制度。用好这些制度本身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也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尚方宝剑”。从这个意义上说,学制度就是学方法,用制度就是用力量。总结一些支部书记的实践经验,落实好制度要:注重抓统筹。书记要清楚各项制度的时限要求,什么时候开支部大会、支委会或党小组会,什么时候该报告工作、民主评议党员,什么时候上党课,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注重抓结合。就是要把制度与支部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党员队伍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上级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书记要早思考、早安排,防止临时应付和干到哪算哪。注重带好头。书记要率先垂范,模范地坚持各项制度。比如,要带头向小组长汇报思想,带头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落实支部的决议,并督促支部委员为全体党员做好样子。总之,支部书记对各项组织制度要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抓在手里,真正把制度学好、用好。三是要正确区分党务工作和政务工作。区分党务工作与政务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正确处理支委会与行政干部会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支委会与行政干部会最容易混淆,许多基层单位常常“一锅煮”。有的同志认为,不管开什么会都是那些人,“换汤不换药”;连队就这些事,没有必要搞那么烦琐复杂,因而在工作中“合二为一”。实践证明,支委会与行政干部会不分,不仅削弱支部的集体领导,而且还会影响连队首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划清支委会与行政干部会的界限,要明确四个不同:两个会议的性质不同。支委会是党的会议,干部会是行政会议。两个会议的职能不同。支委会负责讨论决定连队的重要问题;行政干部会则是根据支委会的决议和上级指示精神,讨论如何在连队中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处理连队的日常行政事务工作。两个会议参加的人员不同。支委会只有支部委员才能参加,而行政干部会,只要是行政干部,不论是不是支部委员,是不是党员都可以参加会议。两个会议决定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不同。支委会是党的会议,讨论决定问题,是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干部会是行政会议,由连队首长主持召开,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由连队行政首长作出决定。第二个是正确处理党支部工作与行政事务工作的关系。《政工条例》列出党支部10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从大的方面讲,我觉着应集中到四个方面:一是要集中到对连队的思想政治领导上,如研究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大的教育、分析官兵思想状况等;二是要集中到对重要问题的决策上,如连队建设规划、人员调整、奖励处分等;三是要集中到对连队重要工作任务的部署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党支部书记如何当好班长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