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6-10-25浏览:2432下载199次收藏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那些地处深山、资源贫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少、老、边、穷”集体经济空壳村,问题更为突出,集体经济发展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资源枯竭,基础薄弱,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实行包产到户初期,由于村干部对党的富民政策理解不深,缺乏前瞻性,将集体资产折价平分到户,使大量的山、林、田、土被分到一家一户长期经营,集体没有了“机动资源”,从而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物质基础。另外,大部分村地处边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市场观念不强,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观念守旧,能力不强,村干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部分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如何将服务群众和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结合起来等问题研究不多;有的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有的“等、靠、要”思想较严重,缺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精神;有的存在好人主义思想,集体山林、河道、农转非土地等被少数农户长期占用,没有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同时,一些有一定文化知识,有一技之长的青年农民大部分在外打工或经商,他们嫌报酬低而不愿当村干部,客观上造成了部分村领导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现实,每到村班子换届或调整,只能“园内选瓜”。个别村干部虽有强烈的发展愿望,但缺乏抓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一些村干部在创办村级经济实体中私心较重,赚点钱就往自己的兜里放,导致经济实体瘫痪。
    三是思路不清,举措不力,村级组织带富能力不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来的大集体统一管理模式变成了以户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导致村级组织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村干部工作量增加,加之繁重的农活分散了村干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无暇顾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部分村干部本身存在的素质问题,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员发挥作用不够,缺乏带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滞后,制约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四是决策失实,盲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入点不准。这些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帮助下,村村都拟定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村发展经济的路子选得不准,项目选得不好,形不成效益,个别村还造成了集体经济流失,加大了村级组织的债务负担。
    五是缺乏投入,村级经济发展项目启动困难。由于不少村无集体经济积累,加上贷款困难,致使许多市场看好的项目和产业缺乏资金注入而束之高阁。
六是村干部报酬低,心理不平衡,致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许多村干部年报酬在1900-2400元之间,平均一天工资仅在5-8元之间。然而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却相当繁重,从农业工作、计划生育工作、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诸多工作,都要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