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建设新农村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06-10-26浏览:2979下载208次收藏

建设新农村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

 

——畜牧局

 

为了大力推进“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支持猪、抓住羊、突破牛、拓展禽、适度发展水产及特种养殖”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实现总量突进、质量突进、加工突进、服务突进,确保“三、十、百、千”工程目标如期实现。让全县农牧民转变观念,突出以养殖业为核心,以科技信息为动力,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县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畜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有效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畜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到目前,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36.3万(头)只,其中羊120万只,猪13.7万口,奶牛2.6万头,家禽58.6万只。出栏牲畜140万只,其中羊出栏128万只。

二、重点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畜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肉羊、奶业、瘦肉型猪三大特色产业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商品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肉牛、蛋鸡和肉鸡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写材料的都知道!]

奶业产业:在奶业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以奶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同时把奶牛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奶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挤奶、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有条件的小区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鲜奶产量10万吨;全县奶牛小区达到50以上个,70%的奶牛实现机械化挤奶。

肉羊产业:在肉羊产业上重点以提升肉羊质量,增加有效产出为中心,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在种畜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在纯繁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种羊场和养羊小区,迅速增大种羊的饲养规模,提高羊肉品质和产量,加快育肥速度;通过建立专门的肉羊加工厂,提高羊肉的深加工能力,推进肉羊产业化。到2010年,全县肉羊存栏达到150万只,出栏2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4.25万吨 。

瘦肉型猪产业:加快繁育推广力度,以我县的河套大耳母猪为母本,引入优质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要达到80%以上,带动瘦肉型猪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

无公害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标准化畜产品生产示范,强化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使畜产品监控工作步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加大畜产品残留的检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全面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实现从畜牧业生产投入到畜产品市场准入过程安全化,确保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到201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社30个,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养殖小区20个。

三、五年主要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全县总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较2006年纯增20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以上。

2、主要生产的产量指标增长。到2010年,羊、猪、奶牛、肉牛、禽存栏分别为342万只、50万口、3万头、2万头、3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1.5万吨、10万吨。

3、养殖业科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养殖业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4、养殖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畜禽良种市场信息,较为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

5、养殖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小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畜产品加工和外销有较大突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县、镇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养殖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实现上述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以区域化布局来提升现代养殖业;二是以规模化生产来推动现代养殖业;三是以标准化养殖来带动现代养殖业;四是以产业化经营来发展现代养殖业;五是以社会化服务来促进现代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各地主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础,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4、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三、十、百、千”工程为突破口,利用五年时间,突出抓好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市场建设、龙头培育等环节,推进畜牧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一)、加快种子工程建设

畜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就必须在牲畜“种子工程”上下功夫,种子是基础、种子是核心,没有好的优质品种,就没有养殖业的高产出,高效益,只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如下牲畜“种子工程”五年规划。

1、肉羊生产;五原县羊基数大,母源基础好,是全市肉羊育种的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区域划分上,把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划分为肉羊育种区。把中东部地区以及110国道沿线为肉羊育肥杂交区,主要开展肥羔生产,积极推广德×寒杂交模式。把沿黄河北岸一带作为绒山羊发展区。

2006年以五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种繁育为依托生产的原种种羊,重点放到塔尔湖、银定图以及全县的14个纯繁场,进行纯繁扩大规模,14个纯繁场生产的种羊要重点放到91个育种核心群进行扩繁,91个核心群生产的种羊重点放到257个选育群进行扩繁,257个选育群生产的种羊全部放到肉羊杂交区进行杂交利用,发展肉羊生产。

2、奶肉牛生产:以隆镇、塔尔湖镇、套海镇、新公中镇为奶、肉牛生产的重点镇。奶牛生产要逐年淘汰低产劣质奶牛,引进进口高产奶牛,继续实施“六统一”冷配供精的管理办法,规范奶牛冷配市场,确保冷冻精的质量。

肉牛生产以经济杂交为主,在现有牛群的基础上,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海福特品种的冻精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

3、生猪生产:继续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优良公猪进行二元、三元杂交改良,提高瘦肉率。

各项目标:(1)、肉羊育种基础母羊存栏见(2)、生产优质种公羊(3)、肉羊杂交利用(4)、奶、肉牛冷配(5)、引进瘦肉型猪(6)、禽类生产 (见表)

 

 

“种子工程”五年规划表

                               单位:头、(只)、千克、吨

项目      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育种基础母羊存栏

7000

10100

12000

15000

20000

生产优质种公羊

2000

3000

4000

5500

7000

肉羊杂交

53万

70万

85万

100万

120万

奶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肉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引进繁育瘦肉型公猪

200

300

400

500

600

瘦肉型猪杂交改良

6万

8.5万

10万

12万

14万

肉羊平均胴体指标

14

15

16

18

20

奶牛年平均产奶量

4.0

4.5

5.0

5.5

6.0

禽类生产

130万

150万

180万

210万

250万

(二)、加强动物防疫建设

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目标:动物防疫要实现八项目标: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逐年降低,在2010年达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风险明显下降水平。

(2)、狂犬病、炭疽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在2008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全县消灭标准。

(3)、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在2008年达到无牲畜感染人,2010年达到畜间无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彻底消除结核、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4)、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鸡新城疫、羊痘、羊四病在2008年达到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5)、寄生虫和其它传染病逐年得到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密度逐年提高。

(6)、牛、羊、猪、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7%、10%以内。

(7)、新发生的传染病能够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所造成的危害。

(8)、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使动物防疫制度化、长期化,在春秋集中防疫基础上全年月月补针,始终使动物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始终处于较低发生风险的标准。

2、实施措施:要通过实施以下五项措施达到规划目标。

(1)、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县兽医站提高现有化验室标准,建成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备,配备必要的监测、化验、诊断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县级先进水平。2007年要建设隆兴昌、塔尔湖、套海三个镇级畜牧兽医站,2008年建设其它四个镇级畜牧兽医站。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加强防疫员培训,防疫员实行村推荐、县考核、镇管理、持证上岗、年度考核、能进能出的制度。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2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建设新农村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