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克服期刊时效缺陷的几种策略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6-10-15浏览:2321下载200次收藏
    【摘   要】期刊在时效上具有先天的缺陷,文章归纳出克服期刊时效缺陷的四种主要策略。
    【关键词】时效性;期刊;现代传媒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777(2006)02-0173-02
  时效性,即“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予以报道的时间差,同新闻面世后激发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社会效果的时间限度”。时效性是现代传媒追求目标之一,为此现代传媒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热点焦点,努力以最大限度实现新闻时效,从而紧扣时代脉搏、吸引读者眼球、进而占领市场。然而和报纸、电视、电台等相比,期刊——不管是月刊、半月刊还是旬刊、周刊,它的时效性总是先天不足。怎样克服期刊这一先天性的时效缺陷,关注现实以赢得读者呢?我通过广泛浏览国内期刊,认真研究分析,归纳出克服期刊时效缺陷的四种主要策略。
  策略之一:思想取胜
  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的基本属性是提供新闻,向读者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它强调“我看见了什么”,而且注重的是“第一目击者”的及时快捷。而期刊的基本属性是提供观点,向读者阐述站在事件背后的独特的审视、探索,它强调的是对事件的“思考与发现”,注重的是针对事件进行“思考”的深刻独到。期刊以思想观点的深邃,让读者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而克服了自己的时效缺陷。
  举一个例子:1998年8月,浙江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辞职风波”:萧山市亚太集团26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集体辞职。事情发生后,省内外的报纸、电视、电台随后及时进行了报道。《涉世之初》月刊获悉时,此事已过去了两个多月,似乎已无文章可做。但他们经过认真研究发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走出校门时,一般都对自己评估太高,对社会、对就业单位期望值太高,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现实跟理想的差距。这“两高一低”,使毕业生们走上社会后产生了“不适应症”,萧山市这次“辞职风波”正是这种“不适应症”的集中体现。于是《涉世之初》月刊不再去评析事件的谁是谁非,而以“大中专毕业生应以怎样的态度走向工作岗位?就业单位又该怎样包容毕业生成长路上的缺陷,激励年轻人扬长避短、成就事业?”为主题组版,使读者读之仍然有新的启迪,特别是对即将毕业的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更是很好告诫和引导。
  策略之二:材料见长
  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虽然在报道新闻时能做到迅速、及时,但由于争抢时间而仓促,它们提供的资讯往往会比较凌乱,不够全面系统,如同快餐般快捷却比较单一寡味。而期刊由于出版滞后而有了相当充裕的时间优势,由于页码较多而有了宽松的版面优势,因此期刊可以从容地收集事件的更详尽内容与相关背景材料,或将其他媒体的报道作为素材进行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从而提供更详实更鲜活更有说服力的事件内容,让读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克服期刊时效缺陷的几种策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