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6-10-14浏览:2916下载277次收藏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三个代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农村“小康”的保证,是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广大农村长期繁荣与稳定的关键。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出现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与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结合我县村级组织建设现状以及本人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体会,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想法,

 一、当前村级党组织的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村级党组织建设及村级党的执政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我县实际情况来看,全县有**个乡镇,**个行政村,其中,**镇、**镇、**镇、**镇、**镇,为川道**个乡镇,有**个行政村,其中**个为山区行政村,其余:**个乡镇,****个行政村均为山区行政村。也就是全县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个为山区行政村。由于地区条件、经济条件、历史条件不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现状不平衡。村级党组织建设相应滞后,还不能完全适应村级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以我们**乡为例,**名村支部书记中,46周岁以上的**人,占**.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全乡**名村党支部成员中,46周岁以上的***人,占**%,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全乡***名村级党员中,党员平均年龄达**岁,60周岁以上的**人,占**%。由于村级党组织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难度较大,缺乏改革创新的活力和勇气,缺少发展村级经济的办法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村级经济的发展。

    2、部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我们**乡根据村级组织整体战斗力强弱,大致把村级组织分为三大类:一类村,即村班子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好,凝聚力、战斗力较强的*个,占25%;二类村,即村级组织内部基本协调,整体战斗力尚可的*个,占58.3%;三类村,即村级组织内部不大协调,甚至相互斗气,整体战斗力较差的*个,占16.7%。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发现村级组织闹不团结,影响整体战斗力发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两者在心理上存在着互不包容的思想意识,虽然他们心照不宣,但他们都在担心来自对方的威胁,由于这种思想意识支配,有的村委会片面强调自治的职能和权利,不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另搞一套;而一些村党支部也对村委会行使自治职能和权力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对自己的挑战,采取对村务决策和管理大包大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村级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

 3、发展党员工作滞后。我们**乡近三年来,共发展党员**名,这对*万多人口的乡来说,发展党员数量明显偏少。全乡**个行政村中,3年以来未发展党员的的村党支部就有*个,个别村几十年来未发展过党员。由于发展党员工作滞后,党员队伍中新鲜血液得不得及时补充,党组织内部很少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缺乏朝气活力,很难有新思路、新举措。

4、村级组织建设的硬件设施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乡镇重视不够,有些山区村没有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办公在我村干部家里办公,有些租用一间或一院民宅,各种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形同虚设,村上更没有集体固定资产和集体积累,更有些行政村村干部没有集体账目,公私不分,还有些村一届班子一个摊子,下一届“一切从零开始”,根本没有形式一届修一点,一面积累一点的形成“集体”意识。由于村级班子长期瘫痪,或班子变更频繁,即没有账目,也没有固定资产,只有现在的村干部“从零开始”。

村级组织建设在山区组织不健全,有些有村党支部没有村委会,有些有村委会,没有党支部,其余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妇联等更谈不上,财务管理比较混乱,有些行政村,一个或两个村干部,其中各种组织一人或两人担,可谓“多套组织一套人马”,因此造成“一人说了就是集体决策”或“一人不干,全村瘫痪”的格局。

5、村级干部教育管理不到位。一是有些村村干部,传统小农意识严重,思想保守,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个人利益看得“重”,抢有“和尚”做一天,“撞钟”一天,管你“响不响”。敷衍塞责,支差应付。二是个别村干部即不学政策,办事又不借鉴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方法“老一套”,没有“创劲”。三是特权思想比较严重。一些村级支部书记没有慎用手中权力,而丧失党的原则,个人独断专行,为己谋私利。没有把心思用在如何把农村工作搞好,而是玩弄权术,班子不团结,搞“内讧”。四是工作没有胆识,好人主义思想严重,有些村干部工作怕得罪人,遇事总是一味迁就,用“事实与原则”作变易,工作没有规则,个人随意性较大,工作被动,裹足不前。

6、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同村级组织建设水平不一样,城区好于川区,川区好于山区,主要是:①由于地域条件、经济条件、村干部综合素质等因素,不同行政村工作条件不一样,农民经济状况不一样,乡镇各项工作实施效果不一样。②党员发展慢,山区村不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有些党员一直没有出过本乡和县。有些行政村妇女党员没有,更谈不上有“女干部”。造成村支部班子弱,村支部书记“无人当”的断层现象。有些乡镇在发展农民党员问题上,不严要求,重发展数量,一味追求党员指标,抱着完任务的心态,使有少部分没有经受严格考验的群众入党,直接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③政策宣传入户率质量不高。有些行政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注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群众知晓率低,更有些山区行政村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群众参政意识淡薄,表现在行政村工作没有起色。

7、村级干部工作作风粗暴。表现为党性不纯,工作方法简单和“软”、“散”、“牛”、“滑”、“贫”、“后”、“犟”七个字。“软”即工作不敢碰硬,不敢面对现实,遇事唯唯诺诺,逃之夭夭;“散”即一盘散沙,虽各有招牌,但无合力,形同虚设;“牛”即素质低下,遇事不开窍,工作上一味保持个人观点,上级与组织抗衡;“滑”即圆滑玲珑,办任何事情怕得罪惹人,推诿扯皮,事无着边;“贪”即心存私心,工作上有利喜欢无利愁;“后”即思想落后,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先进,只求平稳,拖拖拉拉,延误良机;“犟”即思想不成熟,我行我素,动辄找茬子,撂担子。

8、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我们**县大部分山区乡村无积累,无力为群众办实事。就是原来从群众手中收取的款项,也用得一干二净。个别村由于乡上督促不力,姑息迁就,出现了村干部挪用公款的现象。有些村由于政务、财务不公开,帐务不健全、管理不民主、监督不到位,使服务功能跟不上,群众意见很大。有些村由于领导干部更替频繁,帐务交接不清楚,出现财务管理混乱,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滞后的根源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在深化改革转型时期,新旧体制交替与矛盾交织、各种利益驱动、文化素养、观念因素和制约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几个方面:

1.基层党委认识不到位,求稳求安,怕引起新的矛盾。没有把村班子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领导思想认识模糊,认为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上级的事,基层组织建设是虚,经济建设是实,经济建设应压倒一切。有的虽然对基层班子重要性认识明确,但缺乏理论指导与党性修养,对国家下策与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没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上瞻前顾后,顾此失彼。工作上不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是代表少数人利益,与他人共谋好处。个别乡村干部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工作方法,趋利性,“混日子”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强村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