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明晰发展思路,强化推进措施,把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刚才,我们听取了5个不同侧面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典型介绍,还选择了中和瑞雪瓜菜种子协会等8个典型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这些经济组织运作形式灵活、服务功能齐全、区域特色鲜明,已经成为衔接基地、龙头、市场一体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顺应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各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应运而生。截止目前,全县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436个,其中农民协会111个,入会会员12810人,专业合作社80个,各类联合体185个,乡村社区合作服务社50个,股份公司10个,农民经纪人1622人。2005年,共实现产值4.95亿元,为农民增收2600万元。可以说,这些经济组织的形成不仅是新形势下促农增收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大意义,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第一,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客观要求。在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越来越强,加之乡村政府职能逐步实现转型,农村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乡村集体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这种农村经营体制已呈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既不利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应用,也不利于连片耕作技术的推广;不仅造成农业生产要素的浪费,也限制了高新技术的普及。同时,弱化了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益,弱化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弱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参与合作的农民和企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品牌共享和利益共享,开辟了一条农民自我服务、互助服务和帮带服务的新途径,使土地集约化经营成为可能,加快了“少数人多种地,多数人少种地”进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带来了农村领导方法、工作方式、服务职能的深刻变化,使领导方法由指挥向指导转变,工作方式由传统向创新转变,工作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使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党的执政能力基础得到了强化。
第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客观要求。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解决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那么在现实条件下,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就是在解决农民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成为利益共同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通过变零散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变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变盲目跟从发展为市场主导发展,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规模化生产提高了市场抗震力,通过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合作互助提高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祯祥农业科技合作社探索实行的统一规划、统一购种购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整地施肥、统一产品销售的“五统一”发展模式,就充分说明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农村股份合作经济组织在带领农民进市场、率领农民闯市场、引领农民拓市场的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我县把实现三年脱贫解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做强“四大主导产业”上,这也是我们2006年工作的主旋律,能否做强,核心问题是“四大主导产业”能否“化”起来,这不仅取决于基地发展规模、市场化程度、龙头企业牵动作用,更取决于几个关键环节的紧密衔接。这就需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真正使基地产品统起来、质量提起来、总量扩起来,达到基地、市场、企业的紧密融合。实践证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能促使农户与农户、项目与项目、产加销各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使农民之间形成一种互惠双赢的利益联结关系,进而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动力。从我县看,随着龙凤玉米公司、几个万寿菊加工厂等龙头企业的迅猛崛起,以及对产业牵动能力的不断增强,使玉米、万寿菊等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成加工优势、效益优势,而合作因素在这几个产业领域也相对活跃。目前,已建成玉米产业合作组织58个,特色绿色产业合作组织61个。由此可见,大合作离不开大产业,有了大合作就能牵动产业大发展。
第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我县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农业大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尽管有好政策保证增收,遇好年景促进增收,但实现小康目标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仅要通过劳务输出把农民转移出去,更要通过联合与合作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致富之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用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和最小的成本促进种植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了效益最大化。以瑞雪农业有限公司的“公司+协会+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为例,在其组织引导和带动下,今年,瑞雪瓜菜种子协会会员户均纯增收都在2000元以上。这就不难看出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上的明显效果和积极作用。
二、创新实践,全力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由少到多,由小变大,由弱渐强,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结果。从当前看,我们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坚实的工作基础,有农民的发展热情,有可资借鉴的办法经验,更面临着难得的政策机遇。在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中,就对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了具体要求,国家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金融机构也将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给予适当贴息。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更具创造力的创新实践,在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实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大发展、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紧紧围绕“加强组织化,提升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加快外向化”的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立足做强做大“四大主导产业”和发展优势农产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户市场主体地位,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做到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坚持速度和效益相统一,努力将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打造成壮大农村经济、促农增收的生力军。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06年末,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发展到550个,其中股份合作公司50个,专业合作社100个,
在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06-08-07 01:31:00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6553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