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6-07-30浏览:2243下载280次收藏
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又能够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如何搞好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当前金融生态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是摆在社会、政府、企业和金融等部门面前的一项系统工程。为此笔者就辖区内的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⒈法律制度不健全,使金融债权不能依法得到有效维护和执行。一是现行的《破产法》不利于金融机构保护债权。企业破产时的清算次序不利于保护金融债权,到偿还金融债权时破产企业的财产已所剩无几,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给国家造成了损失;二是少数企业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债务;三是金融债权案件执行难。金融机构往往是赢了官司,赔了钱,贷款不但收不上来,还要垫付大量的诉讼费。
  ⒉金融业发展所依托的经济环境较差,抑制了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县域的发展,也导致了银企关系的紧张化。县域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自身综合素质偏低,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落后、财务信息资料不健全、信用等级低,不符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条件。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难寻优质客户,也苦于贷款发放不出去,致使在县域贷款业务逐渐萎缩,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只有一两个法人贷款客户。而另一方面,县域中小企业由于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信贷支持,时常抱怨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有的企业法人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还专门作为人大、政协会议提案向两会反映,从而导致了银企关系的紧张化和金融环境的不和谐。
  ⒊少数企业社会信用意识淡薄,使金融机构放贷心存余悸。前几年少数企业由于受自身利益驱动,借改制之机,悬空、逃废金融机构债务,使金融机构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现在仍有个别企业还未真正建立信用制度,信用意识淡薄,信用观念扭曲。企业在向金融机构借款时,就没有考虑到期如何还贷,有的金融机构为了应付考核不得以为其办理倒据,化为正常贷款。再加之金融机构对信贷业务实行了“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贷款一旦发生风险,相关人员将被下岗清收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域金融生态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