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事局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6-07-29浏览:2847下载139次收藏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以改革总揽全局,在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和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一、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自2002年起,我区按属地管理原则,先后移交接收了三所企业办子弟学校和一所原由西陵区管理的学校。近几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发展,区内常住人口每年按15%的比例递增,各学校招收的学生人数也由建校时的1966人上升到2724人。随着学校学生人数的大幅度上升,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鄂政办发[2001]112号)规定的师生比,各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教师指标空缺现象。

    为解决学校因教学发展所造成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区创新学校用人管理制度,借鉴外地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开发区实际,打破传统的固定用人制度,对学校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即在出现教师指标空缺的情况下,设置流动教师指标,达到了因事设岗、按岗聘任、提高效率、保障服务的目的。

    流动教师指标,是岗位聘任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属于学校正式在册的事业编制。流动教师指标的设置,按照公开、公正、平等竞争和严格控制指标、择优录用的原则进行选拔和聘用,一般一年核定一次。即:当学校学生人数增长时,相应核增流动教师指标;学生人数出现负增长时,相应核减流动教师指标,流动教师指标空缺岗位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近年来,我区各学校固定编制一直维持建校时市编办核定的91个事业编制不变,流动教师指标随学校规模扩大每年增核一次。按照鄂政办发[2001]112号规定的师生比,我区共设置流动教师指标38人,占学校在职教师总人数的31%。通过固定编制与流动教师指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改善了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二、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合同管理,实现两个转变

    我区推行的固定编制与流动教师指标相结合的人员动态管理制度,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是在全校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人事局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