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农电工的作用与管理

栏目:工矿企业发布:2006-07-19浏览:2026下载172次收藏

        在第一、二期电网改造中,邕宁县电业公司接收了农村配电台区2080个,10千伏线路55433千米、低压配电线路372611千米,资产价值806716万元。覆盖235个行政村1758个坡148431户。经区物价局核定批准,邕宁县电业公司于2001年4月实行“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农电管理。农村用电资产上划后,管理维护责任转移到了公司承担,实行抄表、收费、销售、服务四到户,公司用户数激增,相应增加计费表148000多个,管理范围迅速扩张。公司聘用了320名农电工充实到各供电所。
      要搞好农村安全供电管理,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除了重新确定管理模式,制定相应制度外,抓好员工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而企业员工等于在职的全民合同工加农电工,农电工招聘到公司后,员工从原来的496人增加到761人,人员结构和知识层次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员工素质差距较大。
      近十年来,公司大抓行风建设、开展电力市场整顿与优势服务和供电营业规范化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原有员工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通过自学考试和参加成人大中专学习,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63.1%,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而农电工是在农网改造后应聘到企业中来的,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学习,也没有从事供电服务实践与锻炼,对供电服务的内涵不甚了解,文化水平偏低。他们应聘到公司后,员工文化程度中专以上的比例降至43.5%。但是,他们普遍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且工作积极。为此在农电工的招聘与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制定《农电工的聘用与管理办法》。
      2、抓好岗前培训。
      3、平等相处。
      4、农电工到公司工作后,统一为他们办理养老和工伤保险,定期发放工作服等劳保用品。
      5、工作任务量化考核。
      农电工的工作岗位是农电管理中责任与效益关系较大的岗位,农电工在供电所中要负责农电安全、故障处理、线损管理、抄表收费和用电服务等工作,在农电工的使用和管理上,让农电工政治上平等,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与在职员工相同,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于农电工的工作有安全作保障,生活上养老有保险,无后顾之忧。从而较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工作热情较高,责任心较强,能够按照公司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分管的配电台区的维护管理与抄表收费工作,每月基本上能按时足额收回电费,农村电费回收率达到100%。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转变,对供电营业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有了初步认识,树立了为客户服务,塑造企业新形象的意识。他们普遍都能热情主动地为家乡服务,由于供电所条件所限,目前我县农电工都是各自回村住宿,日常中农户用电遇到问题都是上门找他们帮助解决,而每位农电工只要是乡亲上门求助,不论是白天黑夜、大小事,那怕是更换熔丝,只要是本人力所能及的都热情地提供服务。为能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他们踊跃参加公司组织的业务技术培训学习,在今年7月公司举办的一次安全知识与配电线路技能竞赛中,农电工的竞赛成绩较为突出。目前,农电工已成为为农村提供用电服务的一支新生力量。
      从近两年来的实践,我认为乡镇供电所要真正做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提供“优质、方便、规范、快捷”的服务,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目前我公司招聘的320名农电工全部是在所在乡镇的供电所工作,比现在供电所的员工还多。显然抓农电工的稳定与素质提高是抓供电所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而且首要是抓好稳定工作。
      影响农电工队伍稳定的因素很多,诸如个人需求满足度、企业为其提供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以及政治生活待遇等等,其中一部份企业可通过加强管理、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式得到解决。目前,在农电工管理中,潜在不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个人需求不满足度在增加。广西区物价局核批邕宁县同网同价是生活用电0536元/千瓦时,其中低压维护费018元,维护费由折旧、维修、农电工工资、低压线损和税金等5项费用构成,此项费用的提取靠从农村用电电费收入中计提,但是,农网改造项目按照短半径密布点的要求,为提高供电质量,原来的台区中增加了配电变压器,而这些变压器主要是生活用电,日用电时间短,特别是夜间无人用电,配变负荷率低,变损大;农村用电量的比例低,造成低压维护费收入偏低,供电企业不得不少聘农电工,增加农电工的抄表数量。目前农电工的待遇与过去村电工比要好得多,尚有满足感,工作有干劲。但是,如此长期下去,农电工的积极性就受到打击,不稳定的因素就会逐步加大。
      要消除这种不稳定因素,应坚持同工同酬的原则,农电工工资的核定应按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并适当考虑工资增长因素来确定,工资附加费按国家标准执行。让农电工同等享受各种待遇。

农电工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林州市电业局自1999年以来,大力进行农电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动向。

一、电工管理中的问题

1. 电工更换频繁,管而不死。一是行政干预较大,个别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农村电工的管理,还应由村干部和乡(镇)领导说了算,因此随意更换电工,随意增加电工名额,个别村领导班子调整一次,就更换一次电工;二是个别村电工不愿归电业部门管理,认为统管以后将会影响自己的利益;三是个别村电工年龄大了,未经批准,随意让自己的亲属顶替;四是部分深山偏远小村,村电工自己不愿当电工。

2. 农村电工统管后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风险加大。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电力资产将逐步移交给供电部门,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也随着产权延伸到低压部分。由于农民用电知识匮乏,安全保护意识差,加之农村电网基础薄弱,农村电力事故将防不胜防,由此带来的人身伤亡事故的法律责任和索赔会越来越多。此外,农村电工聘任后,实行合同制管理,电工在工作中伤残、死亡,凭有限的维管费,实难承担。因此,减少和防范农电事故的发生,规避安全风险成了摆在县级供电企业面前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现实问题。

3. 农村电工工作量加大。我局原来有800余名农村电工,农电体制改革后,按照每4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农电工的作用与管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