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6-07-14浏览:2337下载124次收藏
   历经三年的努力,学校已顺利完成了2002~2005三年发展规划目标,并于2005年11月16日被**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依法自主,自主发展’先进学校”。这一结果虽谈不上圆满,但也是对我校工作的肯定与鼓励。现将三年来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获得的一些成绩作如下介绍。
一、“搏击奋进”的之江高中
**市之江高级中学创办于1998年7月,是由浙江之江集团全额投资、**市教育局委托教研室直接管理的“民有国办”全日制普通高中,是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
办学伊始,全校仅有4个教学班、200名学生、17名专任教师。经过短短七年的努力,至2004学年,之江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为拥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904人、专任教师125人的初具规模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在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6%;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的12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9.2%。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依法、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探索并实践“注重实践、联系实际”的知识观,“尊重潜能、个性和主体”的学生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综合水平不断提升:2002年,我校通过了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评估验收,成为台州市第一所省一级民办普通高中;2003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放心满意(民办)示范学校”; 2004年6月7日,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省三级重点高中;2005年4月29日,学校顺利晋级省二级重点普通高中……近三年里(从2002学年到2004学年),学校集体荣誉丰硕,获县(市)级以上集体荣誉28项;学校教育科研硕果累累,县(市)级以上立项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重点课题1项,教师在地(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100多篇。
我校灵活的办学体制,良好的教育质量和优良的校风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并对周边省、市学校起到了辐射示范的作用。2001年,市委组织部在我校召开了“**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建现场会”;共青团台州市委在我校召开了“台州市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团建现场会”;国家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原省教委主任侯靖方、副主任李志强、省教育工会主席秦素琴、副主席王卫同志分别来校视察指导,对我校工作予以极高的评价;我校群体师德创优活动经验于省群体师德创优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一致好评;几年来,我校多次接待了各省、市教育代表团对我校的参观考察,多次承办各级各类教学大比武、优质课评比和教研会。
二、“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学校管理者站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前列,从学校发展与宏观社会背景的相互联系出发,把握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研究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以超前的意识,确立正确、科学而富有前瞩性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
1、“依法、自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
⑴“依法”:学校要模范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办学行为要规范,有法可依;依法制订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校。
⑵“自主”: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和服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前提下,积极独立、自主地发展学校。
⑶“可持续发展”: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国家整体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学校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强化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一流双高”的办学目标。
学校从创建伊始,就确立了创建“一流双高”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目标。“一流双高”即全市一流、全省知名和教育高质、管理高效。
“一流”,指的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水平、学生素质、教育设施、校园环境达到全市一流水平,特别在办学体制、课程设置、教育评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师资培训与师资水平等方面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
“教育高质”是指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求一时之功利,坚持把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放在对学生终身发展起作用的那些基本素质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贯穿于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管理高效”是达到“教育高质”的保障,其核心是调动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通过构建并实施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师资“外引内培”体系,形成一支敬业爱生、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以“激励、优化、高效”为核心的管理改革,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与高效益。
三、“民有国办”的优势体制
我校首创的“民有国办”办学体制是我校在短短几年内得以崛起的奥秘,是我校潜在生命力之源泉。
1、实现学校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有效分离,确保学校高质、高速发展之源不竭。
“民有国办”体制的内涵魅力,在于实现了民办教育的营利性与基础教育的公益性之间的有机结合。我校举办者——浙江之江集团的决策者,在国家、企业和学校三方关系中,积极寻找一种较为完美的办学经济效益与教育非营利性之间的均衡点:他们认为办好学校,既是发展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途径,也是宣传自己、扩大企业知名度的有效手段。正因为如此,才使我校的发展更具活力、更有自主权。
2、遵循现代学校发展趋势,整合体制优势因子,形成学校自主、持续发展合力。
我校实行校管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管会由之江集团最高决策层、**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及校长三方组成,审议通过学校发展方向、经费预算、决算等重大事项。校长真正拥有教育和教学的指挥权、教职工人事任免权和学校经费总额包干支配权。学校能相对独立于拥有财产所有权的企业、拥有办学经营权的校管会,从而能够使管理者遵循现代学校发展趋势,整合体制优势因子,兼收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长而去二者之短,按照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两者并行不悖的方式,实现民办学校的灵活性与公办学校的规范性的有机结合,确保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地发展。
3、准确把握企业办学目的,促成“民有”加大投入,完善设备设施,优化教育资源。
学校准确把握企业回报社会、进一步扩大企业知名度的办学目的,督促企业加大投入,创建一流的办学硬件,营造了优美的育人环境。近年来,之江集团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总投资7000多万元,快速完成了全市堪称一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学校各种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同时为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学校还投25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局域网和教育信息平台,并与北大附中、101网校等共建远程教育示范学校,使学校成为师生及时、准确捕获教改最前沿信息的阵地,使学校成为学子读书成材的理想乐园。
四、“双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
以德治校是我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坚持以德为本、以德为先。几年来,我校积极转变教育思想,构建了“双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双基三结合”即一是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基本观点的教育,二是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行为训练和心理培养的教育;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显性教育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经验介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