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在党的“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征程中,各地农村信用社始终立足农村、农民、农业,坚持面向社区、面向县域经济、面向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支农服务不断改进,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资金实力不断增强,信贷业务得到长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金融主力军作用,切实解决信贷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进一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一个保证信贷业务良性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目前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共同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与实际,就如何构建信贷新文化,健全内控新机制,改进信贷管理工作谈几点浅见,以供商榷。
一、信贷管理工作现状 [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1、信贷管理制度健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信贷违规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容易诱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不良贷款绝对额净下降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粗放型信贷管理,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自律组织和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使用不正确等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贷后管理滞后。目前,由于缺乏规范的贷后管理制度,对贷后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贷后管理不到位,多年遗留的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5、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首先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授权制度不科学。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信用社不科学匡算资金头寸,不执行资金计划管理,盲目放贷,造成资金硬缺口、短期内支付困难。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信贷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6、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发展理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强化信贷管理的思考
强化信贷管理主要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严密操作规程,规范决策行为,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贷后管理,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素质。信贷营销理念要立足“三农”而跳出“三农”,做到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努力构建新型的信贷文化,有效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1、完善基本制度,指导和规范信贷业务。每个人的知识有限,经验积累有限,理性有限,要搞好信贷管理,光靠道德约束是不行的,构建有效的制度框架才是最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定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适应业务发展、能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能统揽信贷工作的《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信贷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理顺信贷关系,明确信贷工作基本内容,必须建立能统揽信贷工作的适时更新的基本制度架构,从信贷经营原则、组织管理体系、
一、信贷管理工作现状 [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1、信贷管理制度健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信用社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信贷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规范的角度考虑,现有的信贷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全面,未建立起有效的制度制约机制,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信贷违规现象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容易诱发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2、不良贷款增长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不良贷款作为制约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农村信用社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清收盘活工作任重而道远。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不良贷款绝对额净下降难度越来越大,而新的不良贷款又陆续显现,大量潜在的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同时由于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粗放型信贷管理,信贷规模盲目扩张,大额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非常大。
3、信贷业务操作不规范,基础管理薄弱。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信贷业务种类较多,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自律组织和操作规程,合同文本管理混乱,基本要素填写不完整、不规范、担保手续不落实、使用不正确等问题较为突出。档案管理不规范、不完整,实用性不强。加之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重业务、轻管理,重发展、轻风险的现象较为普遍,信贷基础管理工作薄弱。这与快速发展的信贷业务极不相称。
4、贷后管理滞后。目前,由于缺乏规范的贷后管理制度,对贷后管理工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贷后管理不到位,多年遗留的超诉讼时效、超保证期间、抵押资产流失等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5、各项政策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执行。首先审贷小组运作不规范。审贷小组作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的议事机构,应该为提高信贷决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和制度制约,但是在目前的信贷工作中,审贷小组运行不规范,有的审贷小组根本就未履行职责或未完全履行职责,形同虚设。其次权限管理未认真贯彻落实。超权限、变相超权限、调查不实、审查不严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授权制度不科学。同一客户存在多头贷款、交叉贷款现象,大额贷款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信用社不科学匡算资金头寸,不执行资金计划管理,盲目放贷,造成资金硬缺口、短期内支付困难。三是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对贷款管理责任相互依赖,相互推诿。四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致使个别信贷人员侥幸心理和依赖思想严重,信贷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6、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部分信贷人员,无论从学识水平、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发展理念等方面看,不能完全适应信贷知识不断更新、信贷手段不断先进、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瓶颈”。
二、强化信贷管理的思考
强化信贷管理主要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严密操作规程,规范决策行为,实行审贷分离,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贷后管理,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素质。信贷营销理念要立足“三农”而跳出“三农”,做到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实现信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努力构建新型的信贷文化,有效防范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
1、完善基本制度,指导和规范信贷业务。每个人的知识有限,经验积累有限,理性有限,要搞好信贷管理,光靠道德约束是不行的,构建有效的制度框架才是最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制定一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适应业务发展、能规范和指导信贷工作、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新的信贷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能统揽信贷工作的《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信贷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为了理顺信贷关系,明确信贷工作基本内容,必须建立能统揽信贷工作的适时更新的基本制度架构,从信贷经营原则、组织管理体系、
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06-07-10 17:37: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6194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