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全市劳务现场会上的典型经验材料
加强引带 注重服务 让更多的农民发劳务财
我们××村共有12个村民组,810户农户,4200口人,其中劳动力1735人,有耕地1.92万亩,人均4.3亩。过去,旱田生产是我们村农民的主业,旱田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我们村属典型的地势低洼村,下雨就涝,只见农民年年忙,没见谁家盖新房。200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00元左右,是省级贫困村。戴着贫困村的“帽子”,看着老百姓过的日子,村“两委”班子也是万般着急,也想了很多招,但都收效甚微。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思路,县委、县政府也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落实,使我们找到了摆脱贫困、快速致富的捷径。三年来,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强化服务,使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仅2005年,全村内转外输劳动力就达到1500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6.5%,实现劳务总收入600多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3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5%。我们的作法是:
一、抓引带,让农民走出去[本文来源于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让农民走出赖以生存的土地,是抓劳务经济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一转、双带、三建”。“一转”,就是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针对农民长期养成的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以及出去怕没活干、挣不到钱的心理顾虑,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请打工能人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只有走出去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致富路子,进而转变观念,打消顾虑,增强打工的主动性。“双带”:一是村干部带。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村书记或村长必须有1人常年在外领农民务工的要求,我们及时调整班子分工,由村长程彦带领农民出去打工。去年,程彦先后带出240多人到大连金广建筑公司打工,人均收入9000多元。今年正月刚过,程村长又领着100多人奔赴大连,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超万元。二是能人带。把前些年在外打工有成的28名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村劳务输出协会,并将其中最优秀的张志国、姜庆选聘为“一元钱”村官,靠这些能人把农民领出去。像张志国今年领出70人在天津葛沽磨具厂打工,月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上。姜庆领出去100人在大连金广建筑五公司打工,月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三建:一是建基地。为减少输出盲目性,稳定劳务关系,我们采取能人搭桥、主动联系、中介组织介绍等办法,在加格达奇、大连等地辟建了25个劳务基地,使农民找到好活计,挣上把握钱。对这
我们××村共有12个村民组,810户农户,4200口人,其中劳动力1735人,有耕地1.92万亩,人均4.3亩。过去,旱田生产是我们村农民的主业,旱田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我们村属典型的地势低洼村,下雨就涝,只见农民年年忙,没见谁家盖新房。200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00元左右,是省级贫困村。戴着贫困村的“帽子”,看着老百姓过的日子,村“两委”班子也是万般着急,也想了很多招,但都收效甚微。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思路,县委、县政府也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战略举措来落实,使我们找到了摆脱贫困、快速致富的捷径。三年来,我们不断转变观念,强化服务,使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仅2005年,全村内转外输劳动力就达到1500多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6.5%,实现劳务总收入600多万元,拉动农民人均增收13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5%。我们的作法是:
一、抓引带,让农民走出去[本文来源于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让农民走出赖以生存的土地,是抓劳务经济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一转、双带、三建”。“一转”,就是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针对农民长期养成的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以及出去怕没活干、挣不到钱的心理顾虑,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请打工能人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只有走出去才是最快捷、最有效的致富路子,进而转变观念,打消顾虑,增强打工的主动性。“双带”:一是村干部带。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村书记或村长必须有1人常年在外领农民务工的要求,我们及时调整班子分工,由村长程彦带领农民出去打工。去年,程彦先后带出240多人到大连金广建筑公司打工,人均收入9000多元。今年正月刚过,程村长又领着100多人奔赴大连,预计今年人均收入将超万元。二是能人带。把前些年在外打工有成的28名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村劳务输出协会,并将其中最优秀的张志国、姜庆选聘为“一元钱”村官,靠这些能人把农民领出去。像张志国今年领出70人在天津葛沽磨具厂打工,月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上。姜庆领出去100人在大连金广建筑五公司打工,月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三建:一是建基地。为减少输出盲目性,稳定劳务关系,我们采取能人搭桥、主动联系、中介组织介绍等办法,在加格达奇、大连等地辟建了25个劳务基地,使农民找到好活计,挣上把握钱。对这
村在全市劳务现场会上的典型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本文2006-07-06 21:25: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6179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