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话说公仆之德

栏目:思想汇报发布:2006-07-01浏览:2225下载205次收藏

  道德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我国最早的古籍中,"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意思是说,"德"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所谓"道",最初是指人走的路。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才会形成道,有约定俗成之意,由此引申为做人的道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管子》、《庄子》、《荀子》等书中,才开始把道德二字连用成为一个概念,现在一般来讲,给它的定义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的力量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大秘书网文章-http://www.damishu.com 找范文,到大秘书网]

  道德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又表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封建社会,许多统治者都很注重利用道德教化来巩固其统治地位。西周初年,周公创制"周礼",提出了"敬德"和"明德"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政建设的重要性。春秋初期,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这四条道德准则,并把它们视为治理国家的四条大纲,即所谓"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更是把德治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而系统的理论形态。孔子提出,治理社会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荀子认为,"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从此以后,大凡贤明的统治者无不把德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一大法宝,把道德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国家也同样重视运用道德治世,很多国家都有较为完备的道德责任法典。德国是西方最早以法律制度形式制定各种"官员职业道德法典"的国家,先后制定了《联邦公务员道德法典》、《公务员道德惩戒法》。之后,美国制定了《政府道德法典》、《美国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英国制定了《文官法典》,加拿大制定了《利益冲突章程》等等。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政府道德危机之后,联邦及各州均设立了道德(伦理)管理机构,凡总统提名的政府官员在提交参议院批准任命之前,必须由政府道德办公室对其财产申报及个人品德进行论证考察,同时还配套了一系列"任后操守"措施。由此可见,道德建设在治国方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法治国家,道德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加强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加强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央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是对当前我国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积极汲取。各级干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全社会的楷模。孔子说"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意思是,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你好,老百姓就跟着你学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干部的道德素质。在座各位都是国家干部,都属于人民公仆这一序列。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公仆之德"这个问题。分两个方面讲第一,人民公仆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第二,怎样修炼公仆之德。

  人民公仆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

  "公仆"一词,首先是由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发明"的,专指民主国家的官吏。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民公仆,是指各级党政群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干部、公务员。作为人民公仆,应当带头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要具备与干部、公务员身份和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者即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公仆之德。我认为,人民公仆必须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道德素质

  1.忠诚之德。所谓"忠诚",是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尽心尽力。忠诚是一杆
无形的天平,能够称得出灵魂的美丑、道德的高下、人间的善恶。忠诚本身还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能产生现实的生产力,转化成有形的财富。夫妻双方只有彼此忠诚,婚姻才能美满,家庭才能和睦;公司和员工只有彼此忠诚,生意才能兴隆,事业才能发达。正因如此,古往今来,许多明哲之士都把忠诚看得比生命还珍贵。三国时诸葛亮矢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宋代岳飞立志"精忠报国",清代林则徐誓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当代,孔繁森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表达自己在雪域高原建功立业的抱负,郑培民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都是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一片赤诚之心的典型体现。

  我最近看过一本书,叫做《致加西亚的信》,作者是美国学者阿尔伯特·哈伯特。书中的主人公罗文,是一位年轻的美国陆军中尉。公元1898年,为争夺古巴殖民地,美国和西班牙之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同古巴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取得联系。美国总统麦金莱便给加西亚写了一封密信。谁能把信安然无恙地送给加西亚呢?麦金莱总统为此费尽思量。军事情报局经过慎重考察,向麦金莱总统推荐了罗文。罗文接到命令后立刻动身。尽管没有任何护卫,尽管不知道加西亚在哪里,他仍旧凭借超人的胆识与智慧,克服各种艰难困苦,闯过各种严关险障,秘密登陆战云密布的古巴岛,将这封决定战争命运的密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手中,最终完成了总统赋予的使命。一百多年来,罗文的事迹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激励着无数人兢兢业业,前赴后继。"送信"早已成为一种象征,成为忠于职守、兑现承诺、完成职责的代名词。有史以来全球的畅销书中,《致加西亚的信》居第六位。当年,竞选州长成功的老布什在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将这本书签名后送给自己的助手。《致加西亚的信》之所以能引起这样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对所有的组织或集体而言,都需要拥有"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忠诚之德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上。每一位公务员、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无条件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心,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这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性问题,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每个党员干部、每个公务员都要站在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涵养忠诚之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做到"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2.负责之德。负责就是恪尽职守,敢于承担,敢于做事。纵观历史,那些在学术上有所创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在社会上有所贡献的人,大都棱角分明,敢于负责。从思想层面上看,人们历来都把敢于负责看作是一种美德。包公之所以为万世景仰,最主要的是他敢于铁面无私地为民除害,从不因为权贵当道而后退半步。因坚持日心说而遭火刑的布鲁诺,因直谏而遭腐刑的司马迁,因禁烟而遭流放的林则徐,他们之所以流芳百世,就在于他们具有坚持真理、敢于负责的美好操守。

  人民公仆是为民掌权的,权责密不可分,有权就有责,有责就必须勇于承担。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有许多人不是这样。如今社会上有这么几句顺口溜"思想太真是非多,爱挑意见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似乎只有当"好好先生",做"圆滑君子",凡事八面玲珑,才会左右逢源。于是一些人就考虑利益多,考虑责任少,主要体现在这么几"不"一是不做风险决策。有的干部遇事总是四平八稳,前怕虎后怕狼,生怕个人担了一点责任,不敢去闯,不愿作为,成天盘算着如何"旱涝保收",稳做太平官。其实,"过"自在"无功"之中。不做风险决策,实质上是对人民利益的漠视。二是不管遗留问题。事业是连续的,后任者不仅要接替前任的权柄和职位,更要接续前任未竟的事业。但有些人却奉行"新官不理旧事"的法则,把前任领导遗留的事情束之高阁,把问题"击鼓传花"往后推,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是不担失误之责。领导班子中出现失误,有些班子成员不是主动站出来承揽或分担责任,而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更有甚者,还会乘机对别人落井下石,让自己显山露水,坐收渔翁之利。四是不愿主持公道。单位内部或班子内部出现矛盾,有的领导干部见之退避三舍,远祸全身,不作公道公正的处理,使正义者饱受委屈,让不义者安然无事。这都是失责的表现,是缺德的行为。像这样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可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竭诚奉献。

  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这是负责的基本含义。人们往往会尊敬那些能力算不上很突出但尽职尽责的人,而不会尊敬一个能力很强但不负责任的人。美国消防人员的传统祈祷中,开头有这样几句话"当我听到职责的呼唤,无论何时烈焰肆意蔓延,请赐我力量来拯救一些生命,无论他们正当何年;请帮我抱出一个孩子,趁一切都还不晚;请助我救出一位老人,在厄运降临之前。"可见,负责是有责者的道德,是从业者的良知;负责人人可为,人人皆为。作为人民公仆,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敢于负责的美德,既对上负责,也对下负责;既对眼前负责,也对今后负责;既对成绩负责,也对失误负责。只有这样,才算是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工作负责。

  3.谦虚之德。谦虚是心灵环保的基本态度。谦虚不是虚伪,更不是虚弱,而是放开心胸容纳他人,低下头来尊重他人;谦虚不是退避,更不是推诿,而是虚怀若谷地精益求精,不耻下问地处处求教。"谦虚"二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虚己者进德之基","劳谦虚己,则
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都是万古不变的至理名言。现在有的公务员官不大架子大,说话打"官腔",出入端"官架",迎送摆"官谱",动辄用官话训人,用大话吓人,用假话骗人,成为"管不了"、"惹不起"的特权人物,把自己与老百姓割裂开来;有的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有的在荣誉、名利面前没有"礼让"精神,非明抢,即暗夺,更有甚者,蓄意诬谄自己的竞争对手,采用打匿名电话、写匿名信等见不得人的卑劣手段,把人家推到不明不白的境地,自己则乘虚而入。这都是缺德的表现。

  谦虚是成功的基石。真正高明的人,都是非常谦虚的。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这话初听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置信,但实际上是臻于至境时的谨慎,是近于真理时的谦逊。牛顿曾说过在宇宙的秘密面前,自己只是个在海边拾捡贝壳的儿童。以色列立国之初,爱因斯坦曾被推举担任首届总统,他谢绝说"我只适合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的一些工作。"这种谦虚的美德,正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石。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认为,华西村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在于"三不倒"精神,即"难不倒、吓不倒、夸不倒",这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夸不倒"。领导去视察,媒体去宣传,外地去参观,他们都不飘飘然,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滋生骄逸之气,必践危亡之地"。一个人不谦虚,不但会影响进步,而且还会招至祸患。《三国演义》里面有个杨修,在曹操手下当幕僚,曹操本来对他很器重,但后来由于多次在曹操面前卖弄聪明,恃才逞能,结果不但没有成就事业,反而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谦受益,满招损"。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如果骄傲情绪盛行,就会失去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个公务员都要以谦虚为怀,养谦虚之德。一是要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少为别人的短处而自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会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二是要多找工作的差距,少为人家的赞词而陶醉。工作越是有成效,越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居安思危,永葆进取之精神。三是要多想今后的困难,少为眼前的顺利而得意。要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审视自己,从胜利中想到困难,从顺境中看到逆境,决不能鼠目寸光、沾沾自喜。
 4.和合之德。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讲究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协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就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和谐"一词反复出现过多次,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等,这都是对传统"和合"理念的继承和升华。

  "和合"具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话说公仆之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