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为国民经济增长注入新的重要力量,墙头镇确定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大秘书网文章-http://www.damishu.com 找范文,到大秘书网]
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潜在的发展优势,加强文化旅游区域的布局规划,发展特色旅游项目,积极打造具有墙头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事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一、创建的积极因素
墙头镇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镇内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较集中,较完整地反映了宋、清朝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现存的清代校门基本风貌保持完好;智门禅寺虽因年代久远,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曾倒塌破坏,现正按原貌整修恢复;欧氏祠堂的原建筑群及其周边环境虽部分倒塌破坏,但其中巧夺天工的做工精致的古戏台保存完好。镇现存历史传统建筑的建筑面积总体在5000平方米以上。
千年古刹——智门禅寺规模初具。智门禅寺位于我镇舫前村,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占地5000平方米,始名“保安院”,宋治平二年改赐“智门禅寺”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规模宏大,素闻住有999个僧人,一度号称“千僧院”。现经规划投资2000多万元左右,已建成大雄宝殿、金刚殿,观音殿正在建造中。从一级公路经过舫前村到寺内的公路已全部竣工。
千年古驿——西沙岭保存完好。据县人刘公非《西谷记》载,西沪港亦称西沙港,岭因港得名。全岭长2180米,宽约5米,素有 “10里西沙岭” 之称,弹石路,全程共有5个驿站。宋嘉定十六年(1223),建西沙驿亭。旧时,该岭是县西主要民间交通古道之一,现该岭保存完好,尚有老年人经此途去伊家、儒下洋等地。
象西根雕文化呼之欲出。墙头镇森林资源丰富,毛竹面积1.8万亩,是全县三大毛竹生产基地之一,竹木雕刻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致富路,出现了以树雕加工为主的泽奇、万达古家俱厂,以竹根雕刻为主的宏达竹根雕等竹、木加工企业共7家,产品远销海内外,年创产值超过3000万元,并逐渐形成了根雕文化。为保护好这民间工艺,我镇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积极发挥宏达竹根雕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雕文化”呼之欲出。
清代校门遗址犹存。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九(1903)年,该校原为“时敏学堂”,于1914年经扩建后改名“私立果育学堂”,现校门犹存,该校门呈拱形台门,近5米高3米宽,两边各有近8平方米的八角形门卫两个,面积在40余平方米,带有浓郁的西欧特色,校门保存完好,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欧氏新祠。在墙头镇西侧,欧姓原在镇内建有宗祠,清季动工兴建该祠,故名欧氏新祠。占地1656平方米,民国3年(1914)竣工,耗银万圆。代表清末民初建筑风格和艺术风格,工艺之精致,式样之新奇,县内尚属少见,整座建筑艺术可与石浦城隍庙媲美。
二、发展计划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营造文化氛围,提高精品意识,打造文化名镇
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
本文2006-06-28 10:52:00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6113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