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一1850年),清末政治家。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尽力修治黄河。后任江苏巡抚,又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在湖广总督任内,严厉禁烟,成效卓著,为禁烟派代表人物。同年12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与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237万多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1840年1月任两广总督。6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10月受诬陷,被革职。次年派赴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新疆,曾在新疆兴办水利,开辟屯田。后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
廉吏有三个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是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淡泊高洁;第二个层次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层次当是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粪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刚正不阿,不怕“犯上”。虽然要做到第一、第二层次已属不易,然而,这只是廉吏的基本条件。第三层次才是更高层次的廉吏,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而林则徐则是明知“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非为” ( 林则徐《云左山房诗抄·卷三》 ) 的人。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和决心。
早在 1833 年 ( 道光十三年 ) 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的时候,该地就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为此,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赈银,才能“以苏民困,解燃眉之急”。但是,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的林则徐不能为此事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才可。
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此事。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林则徐说:“迟也当奏必奏,此事实在是不可不奏之急务也!”陶澍又说:“如此硬是不可奏而硬奏,必将上千圣怒,以至获罪……”林则徐说:“既是获罪,自由徐一人当之 ! ”
正在两人商讨的时候,传来了皇上的圣旨。道光在谕旨中说“朕闻近来江苏等省几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国家经费有常,岂容以展缓旷典,年复一年,视为相沿成例”,道光在谕旨中还指责“该都巡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
这一道谕旨让林则徐想奏请缓征漕赋、拨银发赈的希望,一下成了泡影。
然而,想到风雨飘摇、百姓饥号的凄惨景象,林则徐“终夜辗转不能已”,至卯时,夜不能眠的林则徐终于躺不住了,对夫人说道:“事关民之生死,即便丢官获罪,徐某也将孤注一掷,为民争命矣!”
林则徐不仅破格单衔上奏、公然与道光的谕旨对抗,而且在上奏之后,不等批复,又上了一份奏章,请求朝廷对常州府所属各县一律普缓。
道光帝对林则徐的上奏果然大为不悦,即刻下旨,密令两江总督陶澍秘密调查林则徐奏请一事。幸亏陶澍在复奏中借“奉旨密查之所见”,侧面地支持了他,才幸免于难。林则徐顶着道光帝的压力,坚持以民生为国之本,实事求是,铮而不屈,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廉吏的忠心义胆。
后人对林则徐的敬仰自然更多地出于他在禁烟运动中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这就是说,毛泽东把林则徐禁烟抗英事业作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则徐为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无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禁烟抗英斗争经历的艰难曲折、惊涛骇浪真是难以想象。也正是这场大义凛然、将自己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充分显示了林则徐的廉吏本色。
马克思曾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 1834 年 ( 道光十四年 ) “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了英国私人企业手里,他们干得非常起劲,以致不顾天朝的拚命抵制,在 1837 年就已将价值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三万九千箱鸦片顺利地偷运人中国。”
英国鸦片贩子通过鸦片贸易从中国掠走大量的白银,很快就扭转了贸易逆差。从 1833 年起,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无须向中国输入白银,便可以买得大量茶叶,转售国内和欧洲各国,牟取巨额暴利。鸦片带给中国的却是无穷的祸害,它戕害人的健康,麻痹人的智力和意志,败坏道德和社会风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萎缩,而且,由于在鸦片走私贩卖过程中的大肆行贿受贿,极大地加重了清朝政府的吏治败坏,国家民族由此面临财匮兵弱、存亡续绝的严重问题。这样,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便在鸦片流毒问题上日益明显化和尖锐化,禁烟与否,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瞩目的中心了。在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严禁派”和“驰禁派”的激烈交锋。
一向在“严禁派”和“驰禁派”中动摇不定的道光帝,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舍去鸦片利益 ( 关税收入 ) ,以求得清朝的长治久安,这才下了决心,倾向于严禁派,并于 1839 年 ( 道光十九年 ) 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
林则徐赴粤禁烟,真是阻力重重。这种阻力首先来自内部。那时,广州有十三家中国“洋行”,即由官方批准并授权的官商,他们垄断着对外贸易,利用职权,与外商相互勾结大肆走私贩卖鸦片,家家俱得暴利,聚得白银均超过几千万两。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大肆行贿,寻求保护伞。利用包庇走私贪污中饱私囊
廉吏有三个层次之分。第一个层次是不贪不占,洁身自好,两袖清风,淡泊高洁;第二个层次是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三层次当是视个人的荣华富贵如粪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不顾个人的安危,刚正不阿,不怕“犯上”。虽然要做到第一、第二层次已属不易,然而,这只是廉吏的基本条件。第三层次才是更高层次的廉吏,要做到这一点,可谓难上加难。而林则徐则是明知“廉吏不可为……廉吏不可为而非为” ( 林则徐《云左山房诗抄·卷三》 ) 的人。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集中而鲜明地表达了这种信念和决心。
早在 1833 年 ( 道光十三年 ) 林则徐在任江苏巡抚的时候,该地就因连年水灾,民不聊生,灾民“鸠形鹄面,扶老携幼,流浪四处,亦恐不被逼而倒毙,而流窃,而造乱……窘迫之状,已致极端矣”,为此,林则徐认为只有上奏皇上缓征漕赋、拨发赈银,才能“以苏民困,解燃眉之急”。但是,对漕政只有部分议事权的林则徐不能为此事单独上奏,需与两江总督陶澍一起才可。
林则徐便上门与陶澍商量此事。陶澍说:“例行报告秋灾、请缓征赋已超过时限,即是急奏,亦大为迟矣。”林则徐说:“迟也当奏必奏,此事实在是不可不奏之急务也!”陶澍又说:“如此硬是不可奏而硬奏,必将上千圣怒,以至获罪……”林则徐说:“既是获罪,自由徐一人当之 ! ”
正在两人商讨的时候,传来了皇上的圣旨。道光在谕旨中说“朕闻近来江苏等省几于无岁不缓,无年不赈,国家经费有常,岂容以展缓旷典,年复一年,视为相沿成例”,道光在谕旨中还指责“该都巡等不肯为国任怨,不以国计为亟”。
这一道谕旨让林则徐想奏请缓征漕赋、拨银发赈的希望,一下成了泡影。
然而,想到风雨飘摇、百姓饥号的凄惨景象,林则徐“终夜辗转不能已”,至卯时,夜不能眠的林则徐终于躺不住了,对夫人说道:“事关民之生死,即便丢官获罪,徐某也将孤注一掷,为民争命矣!”
林则徐不仅破格单衔上奏、公然与道光的谕旨对抗,而且在上奏之后,不等批复,又上了一份奏章,请求朝廷对常州府所属各县一律普缓。
道光帝对林则徐的上奏果然大为不悦,即刻下旨,密令两江总督陶澍秘密调查林则徐奏请一事。幸亏陶澍在复奏中借“奉旨密查之所见”,侧面地支持了他,才幸免于难。林则徐顶着道光帝的压力,坚持以民生为国之本,实事求是,铮而不屈,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也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廉吏的忠心义胆。
后人对林则徐的敬仰自然更多地出于他在禁烟运动中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这就是说,毛泽东把林则徐禁烟抗英事业作为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林则徐为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无愧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禁烟抗英斗争经历的艰难曲折、惊涛骇浪真是难以想象。也正是这场大义凛然、将自己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充分显示了林则徐的廉吏本色。
马克思曾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 1834 年 ( 道光十四年 ) “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由于东印度公司从商务机关改组为纯粹的行政机关,对华贸易就完全转到了英国私人企业手里,他们干得非常起劲,以致不顾天朝的拚命抵制,在 1837 年就已将价值二千五百万美元的三万九千箱鸦片顺利地偷运人中国。”
英国鸦片贩子通过鸦片贸易从中国掠走大量的白银,很快就扭转了贸易逆差。从 1833 年起,英国资产阶级已经无须向中国输入白银,便可以买得大量茶叶,转售国内和欧洲各国,牟取巨额暴利。鸦片带给中国的却是无穷的祸害,它戕害人的健康,麻痹人的智力和意志,败坏道德和社会风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萎缩,而且,由于在鸦片走私贩卖过程中的大肆行贿受贿,极大地加重了清朝政府的吏治败坏,国家民族由此面临财匮兵弱、存亡续绝的严重问题。这样,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便在鸦片流毒问题上日益明显化和尖锐化,禁烟与否,开始成为中国社会各阶级瞩目的中心了。在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内部也出现了“严禁派”和“驰禁派”的激烈交锋。
一向在“严禁派”和“驰禁派”中动摇不定的道光帝,权衡利害得失,不得不舍去鸦片利益 ( 关税收入 ) ,以求得清朝的长治久安,这才下了决心,倾向于严禁派,并于 1839 年 ( 道光十九年 ) 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
林则徐赴粤禁烟,真是阻力重重。这种阻力首先来自内部。那时,广州有十三家中国“洋行”,即由官方批准并授权的官商,他们垄断着对外贸易,利用职权,与外商相互勾结大肆走私贩卖鸦片,家家俱得暴利,聚得白银均超过几千万两。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大肆行贿,寻求保护伞。利用包庇走私贪污中饱私囊
廉政故事:刚直不阿林则徐
点击下载
上一篇:创建学习组织 强化员工培训下一篇:廉洁清正格言警句集锦
本文2006-06-27 08:46:00发表“模板范例”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6102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