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初探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6-06-26浏览:2107下载277次收藏
    随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民工这一新型社会群体日渐庞大,给新时期城市非公党建和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课题。近年来,湖北省松滋市主动适应这一新形势,通过深入调查和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入党难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一、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群体,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对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市外出农民工已达到13.5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32.9%,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但据调查,我市农民工党员1456人,只占农民工总数的1.1%。要增强党在农民工中的力量,扩大党在农民工中的群众基础,必须积极教育引导优秀农民工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和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要素,而农民工群体具有比较优势。他们中有的人不但积累了资金,而且掌握了技术和管理技能,拥有市场渠道,成了经济能人。其中,有相当一批人愿意回乡创业,报效家乡。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有生力量。三是有利于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为农村干部队伍储存后备力量。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村干部难选的现象。而在农民工群体中却有着大量既年轻又有文化的优秀分子。发展他们入党,有利于农村党员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同时也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来源。

  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农民工入党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部分党组织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农民工党建工作无碍大局,不愿在这项工作上花费精力。有的不敢为,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怕冒“风险”。还有的感到培养考察要跨省市,工作成本高,望而生畏。二是发展程序和工作环节难以到位。主要是培养主体不明确,由于工作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不少优秀农民工不知道申请书该交给谁。集中培训难组织,无论是就地培训还是回乡培训,其时间都很难保证。入党考察难进行,农民工居住和工作不稳定,难以掌握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现实表现。三是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影响。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很难保证发展工作的连续性,导致基层党组织容易失去与培养对象的联系,致使培养教育工作“断档”。

  二、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初步探索

  近几年来,我市针对上述问题,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输出地发展农民工入党的新机制。近4年共培养发展265名农民工入党,500多名优秀农民工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网络入党积极分子3018人。

  1.注重初审,建立重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发展优秀农民工入党的工作机制初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