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6-06-24浏览:2156下载140次收藏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本文来源于大秘书-www,damishu.com,找范文请到大秘书网]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至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至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1994年单位gnp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至8%。
  二、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国家的支柱性行业。近几年连续的能源短缺现象使能源行业备受关注,电荒、煤荒、油荒现象引起广泛重视。与此同时,能源各行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能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步伐。
  对国民经济能源行业整合的科学配置思考
  石油是一个基础性能源行业,它对国民经济中42个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当这些竞争性行业在承受着上游能源价格高企、下游市场过度竞争而产生的“双向利润挤压”的局面时,行业的成本压力终将反向传导。而能源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煤炭行业,自2005年年初以来,山西焦炭的出口价格已经下降了50%左右。而汽车等产业的需求的拐头,使得决策部门开始压力倍增。
  虽然本次汽油价格下调相对于上一次的提价,只有50%的幅度,但终究系2年来成品油价格的首次下调。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所说的那样,这次下调油价表明:“国内油价并非只上不下。”同时,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是向市场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息:极力按照市场价格,反映国际油价的状况。监管机构扮演将趋于更加中立的裁判角色。
  三、我国能源行业的质量现状
  目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但产品没有形成系列,质量参差不齐,又缺少必要的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测系统,使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信心,产品规范化、系列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健全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势在必行。
  四、我国能源行业的品牌策略


  从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每年的销售量都在百万辆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私家车。然而,这只是开始。据研究,在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轿车进入中等收入家庭,千人拥有率在50至200辆之间。而今天,中国汽车的千人拥有率才5.16辆。如此巨大的差距表明,中国的能源业才刚刚迈向人们的生活。


  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讲,这意味着它们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将更加直接。能源企业将不再只是塑料原料、化学原料的提供者,而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提供者。从居家的燃气到流动的汽车,能源企业将直接与分散的消费者面对面。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消费者对能源业越来越关注,为什么 “能源办”的兴废成为媒体焦点的主要原因。同样是这一时代,同样是基于能源企业与消费者间联系的加强,不同能源企业间的区分变得越发重要。能源企业的品牌概念往往在这一时期得到重视和强化。


  本质上讲,掌握上下游,利用技术性优势加大品牌影响,这些是石油巨头们屡试不爽的绝招。危险的是,我们依然在重复发展中国家曾经走过的路:因为通过合资、合作得到了先进技术而自喜,因为我们还控制着绝对多的加油站、油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