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支农的导向作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06-06-05浏览:2220下载212次收藏

一、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又是社会效益高、自身效益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的弱质产业。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农民增收的问题更为突出。农业投入不足,农民贷款难是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

㈠从农村组织形式看,目前我国农村主要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在信贷资金的投入上缺少应有的“载体”。形成“农民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的突出矛盾。

㈡从农村金融体制看,现有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信用社普遍开展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从投入数量来看尚不能完全满足农业发展需要,同时还存在利率上浮及担保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基于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考虑,采取了机构撤并、收缩,“收权避险”和“资金上存”等措施,基层营业网点主要任务是组织存款和清收老贷款;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功能弱化,“名不符实”,主要承担粮棉油政策性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通过粮食保护价政策来稳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由于体制问题,农民只获得了保护价的部分好处,另一部分好处被中间环节拿走了。由于上述原因,使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二、完善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功能的思考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政策性银行则应坚持政策性目标与效益性目标的统一。因此,应进行合理分工,建立农发行、农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农一体”、各司其职、协调经营、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即: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以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为主,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银行应选择和扶持一批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发展银行应突出政策性,以粮食产业为主,支持粮食储备和经营,引导、扶持粮食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延长产业链条,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同时,大力采用“绿箱措施”,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农业发展银行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其他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业。

㈠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带动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有市场开拓能力、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经济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度加工、服务指导等作用。龙头企业以经济合同形式,使广大农民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紧密的互惠互利关系,把分散经营的农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支农的导向作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