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
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格局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但同时也面对着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资金配置效益不高等矛盾。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同业竞争的加剧,各家商业银行对资金运作的效率及收益的追求越来越高,基层行加强资金营销的呼声较高。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加强资金的有效营销,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资金营运业务的创新并以此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 [大秘书网文章-http://www.damishu.com 找范文,到大秘书网]
一、新形势下加强资金有效营销的重要性
(一)、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的现状及问题
1、认识错位。一是目标认识错位。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流动性管理层面,“三性”协调下的效益观念较淡薄,“三性”原则在营运资金过程中被人为割离,资金营运的效益目的性不强。二是职能定位的认识错位。资金营运的管理职能被人为强化,而经营职能却在淡化,资金营运对全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牵引作用无法发挥,资金对业务发展的推动力作用无法显现,内在的功效放大功能被压抑。三是目标市场定位的认识错位。长期以来以存贷为主的营运思维惯性使我们对全局性、全口径的资金及市场研究不多,无形中更助长了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营运领域狭窄等矛盾。
2、资金营运的管理屏障问题突出。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点多面广,分支机构的资金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现有的集中管理、分级层层授权授信的资金管理模式极易引发分支机构资金营运方向上的趋同性,分支机构拓展资金业务的积极性被压抑,资金资源难以做到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全行资金配置的集成度不高,内耗较大。
3、资金营运机制缺乏灵活性,调控手段不多。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营运资金的主要手段有系统内资金、现金、利率等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由于这些手段的设置没有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更多掺杂了行政色彩和主观因素,加之对这些手段的调整缺乏适时性和敏锐性,导致各行资金营运对市场信号反映迟滞,对系统内资金供求的传导性较差。尤其在全行超负荷的资金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的大背景下,资金营运机制缺乏灵活性,一方面造成各级行都去争规模,争政策;同时在贷款规模有限、又无其它更有效的运用途径的情况下,基层行不得不以存放人行款项和系统内上存等低效资产的方式大量保持备付金,不仅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造成了资金使用上的浪费和资金效益的低下。
4、技术含量不高,分析预测手段落后,资金营运的附加值不高。从系统性业务来看,实时汇兑系统的运行中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资金调度系统与实时汇兑系统未统一,资金结算通道仍未完全畅通,特别是还没有能满足大型集团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测和资金调度的专门软件,全行性的结算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跨地区、跨行业大客户的需要。从个人业务来看,借记卡存在不少单边账,网上银行的发展明显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理财等新业务的相关软件开发几乎是空白。从后台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来看,全行性的资金管理系统仍未建立,能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分析模型尚未建立。
(二)新形势下加强资金有效营销的紧迫性
资金的有效营销是指在资金营运中按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要求,引入市场营销的观念,运用经营资源集成化配置等现代管理技术,通过有效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拓展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的新领域及规避风险等来实现有效发展。
资金的有效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运动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它是对传统资金业务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1)与传统资金业务相比,目标定位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突破了传统资金业务长期停留在保付等低层次操作目标上的局限性,将目标直接定位于三性原则下的效益目标上。
(2)与传统资金业务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强调银行业务与市场的对接,通过拓展外延更广、内涵更深的金融产品去贴近市场,占领市场。
(3)与传统资金业务相比,资金的有效营销的主动性更强,资金这一银行运作的血液在资源配置中的功效更大。传统资金业务更多的是被动管理色彩,而资金的有效营销不仅要求对原有的资金手段进行重大改革,而且要求对现有的资金配置低下的资金营运体系进行重大调整,以实现经营资源在量上的无形扩张及在质上的无形提高,主动地以有限的资金资源去拓展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
(4)与传统资金业务不同,资金的有效营销必须极力解决引起资金营运业务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深层次矛盾,操作将更加规范,机制将更加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将更强。
二、新形势下资金有效营销的主攻方向
从全局高度全面计划资金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在营运计划的编制、调整及检查中,既要综合考虑全行的资金状况及社会投融资需求状况,明确资金营运的主战场;又要权衡全行资金在时间、空间及载体上的较大差异性,实行差异化的资金营销策略。
(一)抓“大”不放“小”,做活做强信贷资产这一主体业务,努力提高信贷营销的综合经济效益。
1、强化对有价值的黄金信贷客户的营销力度,推行分客户、分阶段的立体化信贷营销策略。
对现有的重点客户,要加强贷后管理及维护,实行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努力做好做强一大批能带来巨大综合经济效益的优质客户;对大型的黄金客户,要实行有目标、分阶段的渗透策略,主动地向其贴近与渗透,随时捕捉信息,利用点多面广及结算渠道的优势及时掌握企业的生产、建设及资金动向,并通过银团贷款及银企协议等方式不断加强信贷批发市场的营销;对电力、能源、交通及优质上市公司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及企业,要实行主动的、领先的营销策略,通过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努力抢占这块优质市场份额。
2、要认真抓好信贷零售业务的营销工作。
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中小企业营销及零售业务营销的优势,积极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对一些前景看好、产品竞争力强、经营效益好、信誉高的中小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使中小企业得以更快地发展,从而建立起优质的信贷链,构筑庞大的黄金客户群。同时,对个人住房及汽车等消费贷款业务,要积极展开营销,对个人创业投资及招商引资等社会投资活动,通过积极探索推出相应的信贷品种,开拓更广阔的信贷空间。
3、切实加强贷款计划管理,提高贷款使用的效益。
长期以来贷款业务一直是各家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更加剧了基层分支行的贷款营销冲动。根据资产结构的这一现实,各级行要加强贷款的流动性管理,切实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加速贷款周转,提高贷款综合效益。一是要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努力减少不良贷款总量,降低不良贷款占比。二是要改变增量配置方式,用好用足增量,切实提高资产综合收益。对跨地区的大型优质客户,总行规模可直接配置到客户,不占用经营行的规模,资金匹配也可在受益行内部实行“内部银团贷款”等更加灵活的方式。对贷款经营水平高、创效大、经营潜力大的二级分行及县市支行,总分行可采取直接授权方式扩大其经营自主权,以实现信贷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三是要改目前缺乏弹性的、简单的期限管理为以到期贷款收回率和贷款周转率等为主的动态监测管理。总分行对地市行收回存量贷款的资金和规模不集中上收,但对收回的资金和规模,须重新配置时,则必须依据内部授权授信的权限进行操作,既鼓励多盘活存量资金,又促进各行用好用足用准规模,以切实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综合收益。四是各级行贷款使用部门要成为贷款资产经营的责任中心,要按资金的使用成本和收益确定其利润目标,通过明晰的责权利关系,
议新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营销
本文2006-05-30 00:00:0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5821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