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国际标准,实现管理创新 提升企业竞争力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改革进入实质性运作的关键时期,抓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至为重要。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厂审时度势,以改革促管理,坚持科技兴电方针,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注重提高企业素质;树立强烈的效益意识,严格实行预算管理,从管理上创新,一点一滴降低成本,逐步形成了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强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
一、优化组合,竞争上岗,高效配置人力资源。
古人云:“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我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针,时时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意识,努力实现企业机制、人力资源的最优组合。
首先,合理调配组织资源。我厂机构设置随着企业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1999年我厂投入公司制运营以来,部门职责的交错现象影响了企业的高效发展。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于2001年开展了全方位的机构改革。组织机构改革遵循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按照“精简、效能”和“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分离社会职能”的原则,根据省公司《关于一流发供电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状况而设置的。现在丹电公司的机构设置为“八部两委”,我厂的机构设置是九个职能部室,七个二级机构。
同时,为保证主业的高效发展,不断规范理顺各种管理关系,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工作。一是规范了主业与多经公司的管理关系,与其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和资产经营责任书;二是规范了与职工医院的关系,目前是有偿服务关系;三是规范了检修部与检修分公司的关系,为检修公司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指明了方向;四是成立了华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后勤逐步与主业分离,同社会接轨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认真开展劳动组合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从2001年3月至2002年4月,我厂完成了所有岗位的劳动组合工作。本次劳动组合是贯彻执行国家电力公司一九九八年颁布的火力发电厂最新定员标准。根据省公司一流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指导意见及一流企业岗位设置序列指导意见进行的。
进行劳动组合的原则是“先中层,后一般,先机关,后基层”的原则,首先对全厂的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直接聘任和竞聘上岗。通过竞聘,先后有八位35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随后又进行了机关部室的组合工作,经过半个月激烈竞争,机关九部一委的组合工作顺利完成。最后对二级机构、后勤和多经企业进行了组合。劳动组合后,员工的工作热情很高,学习风气也越来越浓厚,为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整合机制,权责细化,贯彻三项国际标准。
有的学者将企业管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经验管理阶段、科学化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信息化管理阶段。年初,孟振平总经理提出了“以零违章保零事故、事死亡”、“违章就下岗”等安全生产措施和目标,表明大部分电力企业还没有真正达到科学化管理水平。因此,夯实基础管理,仍然是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实行了工作预安排制度。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今年,我厂党政领导实行周工作安排制度、职能部门实行月工作安排制度。在领导和职能部门对各项工作的预安排的基础上,厂部做以综合协调平衡,并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考核,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及时完成。通过工作预安排制度,不但培养了对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二)将企业职责细化进行到底。权责细化工作是今年我厂重要工作之一,是企业责权细化的基础。开展此项工作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职责,将各级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工作过程包括制定岗位职责,进行职责分解,明确每一项职责的工作程序、应达到的标准、考核措施,确定每一项职责的各级管理权限。根据知情考核的原则,由部门领导按月进行考评,最终促使全厂的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当前此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企业规范的岗位权责有望明年运行实施。
同时,我厂开展了三位一体化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工作。4月9日,进行了三位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招标工作,经过严格的评审,最终由北京中企联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担三位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工作,由深圳质量认证中心承担三位一体化管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