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怎样发展小城镇

栏目:城建环卫发布:2006-05-18浏览:2798下载193次收藏

怎样发展小城镇
 从经济学上讲,城镇是一种地理上节约因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交换引起的交易成本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成本的节约带来城镇的空间聚集经济效应。纯粹从经济分析方面看,城镇规模越大,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市场、基础设施等等空间上越集中和密集,其节约的成本越多,形成的聚集效益越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小城镇呢?一是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城镇规模有它发展的阶段性,开始城市化的阶段,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市场、基础设施等在地理上的集中,是小规模的。比如,一些大村子变成小集镇,小集镇再发展成小城镇。在这些小集镇和小城镇上,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等的分工初步出现,成为一个小的地理范围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大工业产品的加工及集散中心。二是在开始城市化的阶段上,农民在小城镇租房、买房、就业、就学等等的各种成本较低;如果是本地的小城镇,社会关系多,地缘文化熟悉。农民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小城镇的进入门槛低、成本不高,比大城市较为容易。三是从城市体系看,在一个“特大城市到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到小城市,再到小城镇到小集镇到村”放射性和体系性地理链条上,小城镇有它存在的节约交易成本的理由。设一个极端的状况,如果只有特大城市和村,那么分工、协作和交易,只有在村与特大城市之间进行,从距离上讲,可能会加大之间的交易成本。四是一些小城镇,可能是专门的专业化加工中心,一个风景点的旅游胜地,一个小的交通枢纽地,一个口岸等等,一个小范围的农产品集散地,这种专业化、专门化效率及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抵消了规模小而固有的交易成本高的不利因素,形成特色化的小城镇。[大秘书网文章-http://www.damishu.com 找范文,到大秘书网]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城市化的压力较大,如果都向大中城市转移,城市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较大。因此,要发展小城镇,而不应当用特大、大中小城市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我自己曾经也有过这种想法,以为这符合中国国情。历史将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城市和城镇的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中,是一个在农民转移成本、就业机会、劳动力报酬率、投资收益率等信号和机制引导和调节下,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市场和基础设施等在地理上自然流动和集中的过程,并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存在和发展。
  如果政府硬是要偏向于遍地发展小城镇,而阻碍人口向城市流动,抑制特大、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有城无市场,有城无企业。典型的是三峡移民镇,外观上是一个小城镇,居民楼都很漂亮,马路也很宽,但是,这种小城镇里,企业很少,没形成市场集散中心,农民天亮要到很远的地方种地,天黑而归小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怎样发展小城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