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

栏目:个人总结发布:2006-05-10浏览:2540下载123次收藏

我县04、05两年的烤烟生产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兴烟、质量强烟”和“工业指导农业、质量服从配方”的指导思想,烟办、烟草公司坚持每年联发《巧家县人民政府烟办  云南省烟草巧家县公司关于科技兴烟的实施意见》文件,针对市场需求调整当年的烟叶生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推广科学实用技术,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全县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主要成效

(一)强化品种区域化布局,合理调配品种结构

烟叶的品质特点除受自然气候、土壤条件和栽培、调制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还由品种自身的遗传性状决定,不同的优良品种具有不同的香气特点、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同一乡镇种植多个品种,将严重影响烟叶品质的均衡性、稳定性和工业可配性。因此,从2004年开始在全县实行“一乡(镇)一品种、单种单收单调单贮藏”的运作模式,种[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找文章,到大秘书网]植品种以云烟85和云烟87为主,适当搭配种植公司统一安排的试种品种(主要有云烟97、云烟202、云烟203、yh05等)。各乡(镇)加强了以品种为中心的分类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良种良法配套,使优良品种的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

(二)漂浮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

漂浮育苗技术自2001年在我县局部烟区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后,04、05两年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由02年的500亩发展04年的8000亩,使漂浮育苗移栽面积达到当年总移栽面积的35%(其中有650亩为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考虑到漂浮育苗抗旱能力不如常规营养袋育苗,在我县烟区水利设施条件尚未得到较好改善的情况下推广此技术,客观上存诸多不利,05年调整为5000亩,较04年下调了3000亩。

1、常规漂浮育苗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漂浮育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育苗技术,能在全国各主产烟区得到持续推广应用,必然有其自身的生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其与常规营养袋育苗相比具有六个方面的优点:

一是能够实现“无毒”育苗,降低大田烟株发病率;

二是烟苗大小一致,整齐程度较高;

三是移栽时运苗比较方便,能减轻移栽时的劳力投入;

四是苗龄较短,后期表现节距较小、有效叶数稍偏多;

五是有利于培育出高茎壮苗,为后期实现“深栽烟”打好基础;

六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漂浮育苗可以解决育苗与其它作物争地的问题(因为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水泥地板和房顶上育苗)。

漂浮育苗尽管具有上述六项优点,但对于我县而言,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三个不足之处。

一是育苗成本较高。据统计,将能重复使用的材料物资折旧后每移栽1亩大田需要的育苗成本仍达57.28元,而常规营养袋育苗只需10.84元,投入差达46.44元。即使采用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每亩成本仍达50元左右。

二是需水量较大,对水质的要求也较严。就我县而言,能满足这一条件的烟区实属不多。

三是抗旱能力较弱,移栽成活率低于常规营养袋苗,还苗期较长,大田前期长势不及常规苗。

上述三个方面的缺点归结起来看,主要是因水利和交通条件的制约所致。在成本问题上,因交通条件差而导致的运费就占了相当的比例。需水量大和抗旱能力较弱的缺点,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克服。因此,漂浮育苗的这些缺点,是在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特定地方才表现出的缺点,待我县交通、水利等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后,便能扬长避短,使漂浮育苗技术的效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2、无基质假植漂浮育苗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漂浮育苗成本较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需要使用大量的与大米价格相差无几的育苗基质。降低基质的使用量就能从根本上降低育苗成本。

为此,县烟草公司于2004年开始在部分烟区引进和试验示范“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按10%的比例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全县实际移栽“两段式无基质漂浮育苗”650亩,通过定点观察和相关数据分析,两段式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在烟苗素质、大田烟株长势和烤后产质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节约基质86.7%。常规漂浮育苗一般每亩需用16元左的基质,按此计算,每亩可节约成本14元左右。另外,因基质用量减少,基质运费也就相对减少,减少的运费以1元/亩计算,每亩节约成本为15元。但由于此种育苗方式每亩需要增加母盘2.2个,计金额9元,按3年折旧,年投入成本增加3元,如果再将新增的一道操作环节的劳力投入计算入成本,即每移植1亩(7个子盘)按0.3个工计5元,合计增加成本8元。两相抵除后,实际每亩只节约成本7元。全县种植的8000亩漂浮育苗如果全部使用两段式育苗,共计可节约成本5.6万元,从在推广面积较大的情况下能降低一定的育苗成本。

(三)推行“宽行窄株”种植方式,保证合理的群体密度

种植密度是决定烤烟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密度过小有利于烟株个体发展,但由于亩栽烟株数的减少将导致烤后烟叶“大、深、厚”以致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的不良后果。反之,密度过大则会导致烟株个体长势较弱、病害严重、烤后烟叶叶片薄、色泽淡。因此,只有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才能确保大田烟株群体旺、个体壮,使个体与群体得到协调发展,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突出、土壤类型多样等实际情况,将全县烤烟移栽密度控制在110—120cm×50—60cm之间,由各乡(镇)及其烟站(点)视具体的地力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控,因地制宜地搞好此项工作。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并以样板烟补帖作为经济杠杆,激励广大烟农加大行距,缩小株距。在各级领导干部、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株行距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至2005年,全县90%以上的地块均达到了“宽行窄株”的种植要求,种植密度普遍趋于合理。

(四)烤烟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根据烟株需肥特性、吸肥原理,从2004年开始,改变过去“一次性施足底肥”的做法,在烤烟施肥方法上推广应用双层环状施肥技术。

为使我县烤烟施肥方法更加符合烟株需肥规律,避免养分的流失,提高肥效,防止后期脱肥,2005年在施肥方法上又采取了下列两项新措施。

一是调整专用肥养分和品种结构:将复合肥n、p、k比例由上年的12:10:26调整为10:16: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