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某县五十年发展辉煌成就侧记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6-05-08浏览:2387下载189次收藏

“三篇文章”构建了“**工业经济走廊”—**县50年发展辉煌成就侧记
   驱车驶入位于**白族自治州西南边陲的**彝族自治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核桃林,它像一块块绿玉点缀着山乡,那万绿丛中的点点白瓦房则风吹树摇中时隐时现,让人仿佛置身于山峦叠翠的绿色宝地。

**古称“样备”,得名于境内漾濞江。自汉王朝在云南置郡县起,今漾濞县地先后为益州、永昌、云南各郡所属,唐初六诏称雄时为样备诏地,元朝分属永昌、蒙化二府,明、清大体沿袭元制,其间自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以后在漾濞之地设样备、打牛坪两个土巡检司。1912年,以样备、打牛坪二巡检司故地及云龙、洱源的部分边远插花地为辖境设置漾濞县。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撤销并入大理市,1961年复置漾濞县。1985年改置漾濞彝族自治县。

**彝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土地广袤,山川秀美,资源富集,区位优势,她以“中国核桃之乡”、“核桃城”、“核桃生态园”、“核桃村”、“全国核桃质量第一”、“全国县级核桃人均占有量第一”著称于世。涛涛不息的漾濞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100819彝族为主体的各族儿女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9个乡镇(3镇6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星星点点散落在这崇山峻岭、河流如织、阡陌纵横的1957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

50年来,**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沐浴党的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在漾濞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团结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辉煌成就,彝县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呈现出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50年里,彝县各族儿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只争朝夕,历届县委政府把发展民族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任务,团结和带领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国民经济持速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50年来,漾濞始终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抓基础设施,调产业结构,搞温饱工程,初步建立了以小水电、冶金、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以核桃、烤烟、优质肉畜为主的农业体系,以旅游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1956年增18倍;工业总产值比1956年增42倍;农业总产值比1956年增18倍;财政总收入比1956年增27倍。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自治州成立以来的50年,是漾濞彝族自治县各族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56年增21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900元。

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市场经济观、非均衡发展的观念、农业产业化富民的观念、工业富县的观念、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主体的观念、形象就是生产力的观念和讲团结讲大局讲稳定的观念,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对外交流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

 力作“三篇文章”,初步构建了“漾江工业经济走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漾濞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力作水电推动式工业化、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三篇文章”为突破口,积极协调和组织各方力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以电源、交通、通讯信息、水资源为基础条件,初步构建了从脉地沿漾濞江至顺濞的冶金、化工、水电、副食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工业集体的“漾江工业经济走廊”,工业经济已成为漾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工业为主导、非公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已形成。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81元,人均生产总值位居全州第5位;财政总收入完成5651万元,人均财政总收入位居全州第2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51万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位居全州第2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70万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位居全州第2位;农村经济总收入40098万元。截止2005年底:一是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取得新突破。电站建设进一步加快,目前,广益电站等多座电站已建成发电,全县境内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24万千瓦,漾洱电站等总装机14万千瓦的电站正在建设中,到2007年漾濞的发电装机容量可达40万千瓦;电网平台建设步伐加快,顺濞110kv和平坡35kv变电站已投入运营,农网城网改造等成就有力地推动了水电工业的发展;二是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农民增收“瓶颈”被打破。漾濞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抓住核桃这个核心产业的牛鼻子,按照“千家万户种核桃,加式转化上精品”的思路,着力壮大基地规模,鼓励农民广泛种植核桃,大力发展核桃产业,使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38.5万亩,农民人均达45棵,农民人均核桃收入873元,占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52.6%,核桃产业的发展,拉动了核桃加工业的发展,如今,县内核桃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5户,年加工核桃干果达7000吨以上,年均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的季节性务工;与此同时,努力扩大烤烟等经济作物和粮食种植面积,全年全县种植烤烟1.5万亩,生产综合效益比2002年翻了一番,粮食种植面积达13.48万亩,产量达35221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50年来,漾濞始终举全县之力,着力解决水利、交通、能源、信息等经济发展上的“瓶颈”制约问题。相继完成了小春箐水库等一批水利建设工程、大漾二级公路等一批公路建设工程。建成了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等。原来信息闭塞、交通落后的状况至今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把提高全县民众素质的教育工作放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大力普及全民义务教育,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培养出一批批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50年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卫生保健、受教育程度、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图书拥有量等指标都有较大提高。如今,漾濞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以建成雪山河二大桥、核桃文化广场、雪山河公园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为代表,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县城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全面得到改善,县城整体形象全面提升;以建成石门关旅游公路等一批交通建设项目为代表,加快了县乡公路油路化和乡村公路弹石化改造,实现了建成州县、县乡、乡村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的目标;以完成雪山河二期治理工程、建成脉地畔村安全人饮等一批安全饮水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为代表,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基础理论设施建设的加快,极大地增强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后劲。

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50年来,漾濞始终坚持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内容,采取到省外发达地区谋职锻炼、到省州挂职锻炼、在县内顶岗培训和多岗位实践锻炼等措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逐渐成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推动全县各项事业进步的重要力量。到2005年底,县管科级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238人,占77.52%;妇女干部35人,占11.40%;非党干部12人,占3.90%;大学学历114人,占37.13%;大专学历155人,占50.49%。漾濞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达到新水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某县五十年发展辉煌成就侧记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