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委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栏目:工作计划发布:2006-05-09浏览:2157下载254次收藏

中国共产党**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6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彝族自治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州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中国共产党**彝族自治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就制定**彝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住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突出作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三篇文章”,培植壮大核桃、特色工业、生物制药、畜牧、烤烟、旅游六大支柱产业,坚持改革开放,团结拼搏,扎实苦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4886万元,年均递增14.6%;财政总收入完成5651万元,年均递增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51万元,年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581元,年均递增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86万元,年均递增22.9%,“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585万元,是“九五”累计完成数的3倍。“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全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改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继续保持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环境。今后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从外部因素看,一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泛珠江“9+2”区域合作组织的逐步形成,为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二是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有利于我县争取到国家和省州的更多支持。三是从云南省的情况看,“十一五”期间云南省人均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美元,将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转折时期。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消费水平将会有大幅度提高,使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四是从大理州的情况看,“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州委、州政府将着力把工业建成富民强州的最大产业,把大理建设成为滇西现代化交通枢纽、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全国“三个文明”建设搞得最好的民族自治州之一,经济社会将实现大发展。总的形势十分有利于我县的发展。

从内部因素看,一是“十五”期间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镇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加快发展有了较好的硬件基础。二是全县以水电推动式工业化、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和以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加快发展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三是全县上下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十分强烈,求发展、谋发展已成为共识,加快发展具备了较好的思想基础。四是已成功培植了核桃、水电等支柱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加快发展有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五是全县人口少,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高,人居环境较好,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较强,加快发展有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与新的发展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县经济社会仍处于低层次的发展水平,科技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对基础性、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能力弱;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平衡,农民增收缓慢,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将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从总体上看,未来5年我县加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有利于我们发展。我们面临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这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开阔视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3)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融会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中。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要始终做到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大事。“十一五”时期,要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农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把这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阶段性成效。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县经济总量小,科技文化落后,加快发展的任务艰巨,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必须把握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加快发展并通过发展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上拿出新招、实招,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务求实效,真正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4)“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六个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化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工业强县作为第一方略,把富民作为第一责任,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以作好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三篇文章”为突破口,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5)“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发挥优势,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打牢城镇、交通、农田水利、能源、信息五大基础,壮大提升核桃、畜牧、烤烟、特色农作物四大农业重点产业和水电、冶金、化工、建材、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工业重点产业,把我县建成大理州工业重点县、小水电大县、中国核桃产业大县和人居环境最优的县之一,建成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平安、奋进的新漾濞。

(6)“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5年我县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2%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2%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6:48:26;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县人民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和谐漾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逐步走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山川秀美、各民族生活更加殷实的发展道路。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区域间的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千村推进、以工代赈、安居温饱、易地搬迁等工程,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8)加快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十一五”期间要牢固树立农业产业化富民、富县的观念,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培育和壮大核桃、畜牧、烤烟、特色农作物4个农业产业,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核桃产业要在建成40万亩以上核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做好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实现优质丰产,加大系列产品开发,在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要效益,发挥“中国核桃之乡”的品牌效应,搞好市场营销,实现人均种植面积全国领先、管理水平全国领先、质量全国领先、效益全国领先。畜牧产业要建成10万头牛和10万只羊畜牧基地,不断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烤烟产业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建设5万亩优质烤烟基地,推动全县优质烤烟生产向更高目标迈进。立足自然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作物,到2010年建成2万亩以上特色农作物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发展产业化中介组织,建立专业性协会,培育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9)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10)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逐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合同管理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建设农村沼气池、节能灶,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1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普遍性持续增收,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强化农民谋思路、求发展的意识,使群众自觉寻找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以提高农民接受现代信息能力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本领。深化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种植、养殖业,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增收。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县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开辟增收途径,改善生产生

活条件。

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2)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发挥我县的电力、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技术先进、对环境危害小、能有效治理的各类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避免引进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强化环境治理,适时淘汰技术落后的项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各个环节,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行清洁生产,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好节能、节水、节材和节约用地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3)加快水电推动式新型工业化进程。要树立以工业兴县,靠工业富县、强县的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型,确立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工业发展的重点是突出“三抓”。一是抓重点地区。着力建设好由漾江镇、苍山西镇、平坡镇、顺濞乡等乡镇为重点的“漾江工业走廊”。二是抓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全力壮大“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以上。水电产业,要充分利用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电网和电站建设步伐,拓展电力市场,实现良性发展。到2010年,全县境内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冶金工业,要在大力发展钢铁生产的同时加速发展其他冶金产业。化工工业,要积极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建材产业,要大力开发砂石和石板材等资源。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要以发展核桃等精深加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委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