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材料
加强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促进区域文化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文化项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05年以来,**县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的要求和国家、省、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和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整体推进,全面启动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进展顺利,成果喜人。[本文出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一、坚实的保障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县委、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专门下发了《**县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一名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府办、人大教科文委、政协文史委、县委宣传部、文体办、财政局、科技局、教育文化体育局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意见》明确了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义、具体要求、方针原则、保护范围、保护制度等,落实了组织保障、工作职责、经费来源、宣传交流等工作责任。确定了县文化馆为“民保工程”具体实施单位,在全县48个乡镇分别落实了1名“民保工程”负责人和1 名专职工作人员,从而在全县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络,确保了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全面铺开。
(二)认真组织,科学规划。组织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我县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工程启动之初,我们便制定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方案》,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工程时间定为17年,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至2008年,为普查和抢救阶段,2009至2013年,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2014年至2020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同时还确定了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保护对象。《方案》规定,保护工作的主要范围是: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包括民族民间绘画、雕塑、陶瓷、剪纸、编织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民族民间文学 (包括民族民间谚语、歌谣、故事、山歌、民歌等),民族民间特色活动(包括民俗活动、民族民间节庆活动、传统游艺活动等),以及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重在收集和保护相关文献资料、典型实物和原初场所。
(三)落实经费,形成合力。为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县财政安排了保护专项资金10万元,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并明确规定,从2005年起财政每年按全县总人口人均0.01元的标准预算“民保”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宣传、保护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扶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活动的开展,以及解决办公设备和器材。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县委、县府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二、有效的措施
(一)开展普查工作。2005年底以前,对全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普查,基本摸清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延续、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及时整理建立起了《保护名录》和《民保工程基
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材料
本文2006-04-16 22:26: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5292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