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党政一把手培训班上的讲话

栏目:动员讲话发布:2006-04-01浏览:2119下载127次收藏
同志们:
  为期四天的学习班就要结束了。我感到这次学习班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学习班的规格高。所有州级领导、县市几大家及州直单位的“一把手”都参加了学习。二是讲课质量高。**同志立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就涉及到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精辟阐述,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吉海同志根据上级精神,借鉴国外经验,联系湘西实际,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州勾画了蓝图,讲得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官生同志引经据典,旁证博引,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作了生动形象的讲述,观点新颖,给人启发。**同志结合自己多年来管干部用干部的经验体会,就《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给我们作了深刻讲解,讲得语重心长,催人奋进。路平同志结合中央精神,联系干部实际,就廉政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精辟阐述,讲得义正辞严,发人深省。三是同志们的认识高。我参加了一个组的讨论,也看了培训班的简报,同志们普遍感到,这次学习班办得很及时,很有必要,受益匪浅,认识都很高。
  这次我讲的是“十一五”规划问题。“十一五”规划,可以说包罗万象,我想把总结讲话要讲的观点,一并纳入讲稿中,就算为学习班作总结。重点讲三个问题:
  一、要切实吃透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精神
  制订我州“十一五”规划,确定我州“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吃透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精神。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的基本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24个字。即: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这四句话看起来简明平实,但内涵十分丰富。下面我就这四句话分别谈一下个人的理解。
  (一)立足科学发展
  立足科学发展就是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审时度势,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国外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日趋显露出来。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统计差距已达3.2:1,实际收入差距已扩大到6:1;地区差距也越拉越大,西部地区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左右,有的甚至不到30%;城镇居民最富有的10%的家庭与最贫穷的10%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已超过8倍,与农民的差距就将更大。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粗放经营、资源、能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不稳定因素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中国迟早要出乱子。这些都要求我们立足科学发展。
  立足科学发展,这句话在四句话中处于管总的位置,也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的一条主线。那么在具体制定和执行“十一五”规划中将怎样落实这句话的要求,与传统发展将有哪些重大转变呢?最近**同志在谈到“十一五”规划纲要起草时,提到了六个立足和六个转变,我觉得有助于我们对立足科学发展的理解:一是要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二是要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三是要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四是要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转变;五是要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促使经济增长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六是要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这六个立足、六个转变就是立足科学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纲。
  (二)着力自主创新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作为一个基本原则提出来的。建议中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什么“十一五”规划建议把自主创新提到全局性的战略高度?我理解是三个需要:
  一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市场,谁拥有技术谁就拥有实力。美国之所以称霸世界,就因为美国的科学技术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全世界70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就占了200多名;全世界科技移民的40%被吸引到了美国,其中,我国在硅谷地区供职的科技人才就已超过10万人。我国全年的科研经费占gdp的1.3%左右,仅相当于美国的1/25。过来,我们很多领域靠引进技术,技术单纯靠引进是要落伍的。历史和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大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中,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循环经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离不开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在很多领域还不得不依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来发展加工制造业,一些企业不得不充当别人的“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严重加剧了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环境承载的压力。从我国的能源消耗来看,2003年我国实现gdp占世界的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的7.4%,原煤消耗占31%,铁矿石消耗占30%,钢材消耗占27%,氧化铝消耗占25%,水泥消耗占40%。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建国50多年来,我们的gdp增长了10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倍。这种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观,我们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摆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透支的依赖。因此,我们一定要把自主创新作为支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创新,下决心走出一条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世界知名品牌的发展之路。
  三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4年12月29日在中科院视察时就指出: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既涉及到国家的国防安全,也涉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拉美经济危机等相继爆发,表面上看是经济体制、管理体制问题,但深层次问题是对外技术依赖、市场依赖和资本依赖的结果,核心问题是国家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我们一定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完善体制机制
  这次中央“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可以说既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建议,也是今后五年改革的建议。突出改革,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是这次建议的鲜明特点。
  为什么这次“十一五”规划把改革提到这样高的位置?这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体制障碍决定的。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任务远未完成。目前,国有资本大约还有一半分布在竞争性领域,且亏损十分严重,官僚气十足。政府职能转变很不到位,政企、政事、政资不分的状况十分严重。财税金融体制也存在不少弊端。为什么早在“九五”时期,我国就提出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十五”时期,又进一步提出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但转变和调整的效果都不够理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未理顺,是市场机制驱动市场主体采取粗放增长的市场行为。
  国有企业改制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就不足;资源价格改革不到位,企业节约资源的动力就不足;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企不分,政资不分,行政就必然过多地干预企业投资经营活动;财税体制不健全,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就必然引发一些地方盲目攀比,盲目扩大投资,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诺斯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就必须在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为重点,强化制度约束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新的利益导向环境,使企业、政府部门和其他主体的行为,切实转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上来,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四)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问题,李官生同志已讲得很清楚了,我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加强对和谐社会的理解,要切实把握三个“更加注重”:一是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正如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所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如同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一样,一定会摔跤的。”二是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央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我记得十五大提出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提出的是“一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是既要“激发活力”,又要“注重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些提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对公平与效率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三是要更加注重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保持社会安定团结。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与群众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不能出大乱子,要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从我国历史上看,什么时候战乱不止,什么时候就经济衰败、人民遭秧;什么时候相对稳定,什么时候就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战乱的历史。凡是改朝换代没有不发生内战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是250年的诸侯国的纷争,汉王朝覆灭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几十年,唐朝过渡到宋朝是73年的分裂,宋朝到元朝、明朝到清朝都是50多年的征战,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是几十年的内战,加上文革的内乱,中国已经耽误了上千年。恰恰相反,汉王朝、唐王朝以及宋朝、清朝都相对稳定了200-300多年,其间就出现了三个黄金时代,出现了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宋朝的时候,当时的欧洲起码落后中国100年。中国的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科学结论。
  以上是我对这四句话的理解。这四句话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立足科学发展是对“十一五”时期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着力自主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发展的环境条件。
  二、要准确把握我州“十一五”时期的战略定位
  怎样把握我州“十一五”时期的战略定位?我觉得要从四个方面去认识:
  (一)要准确认识我州“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总体来讲,我州“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是一个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从国际局势上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力量空前壮大,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来看,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跨国公司已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扩张态势,增速将明显高于近10年来不足4%的平均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继续领先于发达国家。从科技与文化领域来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仅影响和改变着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就国内而言,“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在更大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面上显示出进入发展新阶段的特征。从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看:一是我国已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4%提升到4%左右,已成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屈指可数的大规模经济体之一。“十一五”期末,我国的经济总量要位居世界第三。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现在就业总人数超过7亿,而且农村还有1.6亿剩余劳动力,这就为我们在较长时期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保持着比较优势。三是资本等要素供给比较充分,可以保障高速增长对资金的需求。我国目前社会总储蓄已高于40%,而今后一个时期80%以上的投资将来源于国内储蓄,不致于形成对国际资本的过度依赖。四是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可以为经济较快发展提供支撑条件。我国的高速公路和发电装机容量已分别超过3万公里和4亿千瓦,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固定和移动电话拥有量已达6.5亿户,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可以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据有关专家预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延续“十五”时期以来平稳较快增长态势,gdp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8%左右;宏观政策将继续坚持“双稳健”取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13%左右。
  (二)要准确认识我州“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准确把握我州“十一五”时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制订我州“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十一五”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我州“十一五”时期发展阶段主要有三个鲜明特征:
  一是滞后性。即发展阶段的滞后性,同全国、全省比,我州整整滞后了一个发展阶段。就全国全省而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从总体达到小康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跨越的新阶段。就我州而言,还处于从基本解决温饱向总体进入小康社会迈进的历史时期。从人均gdp来看,我州2005年人均gdp仅有624美元,仅相当于全省1998年617美元的水平,还不到全国1996年671美元的水平。从人均财政收入来看,我州2005年人均财政收入仅有452元,仅相当于全省1998年人均水平,仅相当于全国1994年的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州gdp增速按10%的速度追赶,2010年,全州人均gdp尚不足10000元(即不足1200美元),仅相当于全省2004年的水平,相当于全国2003年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州经济发展与全省平均水平比大概要落后6、7年,与全国平均水平比大概要落后近10年,与发达地区比差距将会更大。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特点,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要求,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因此,我州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既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又要实事求是,不能违背规律,提不切实际的口号,犯急躁冒进的错误。
  二是挑战性。据专家预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是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矛盾集中突发的时期。就我州而言,“十一五”期间我州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无法回避的矛盾。(1)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发达地区已不存在发展的压力,也有实力治理环境,而我州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千方百计保护环境。这一矛盾是客观存在的。(2)加快建设与以人为本的矛盾。一方面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缺口巨大,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建设成本,体现人文关怀。这在资金安排上必然存在矛盾。(3)加快改革与构建和谐的矛盾。我州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一方面改革改制成本巨大,资金难以筹集,一方面要构建和谐确保被改革者利益不受损害,必然要增加改革成本。(4)强化效率与注重公平的矛盾。发达地区已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可以更加注重公平,而我州经济落后,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激发活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努力实现社会公平。这一矛盾将比发达地区更为尖锐。面对这一系列矛盾,我州一定要因势利导,迎接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寻找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突出解决重大问题,把矛盾和风险化解到最低限度。
  三是跨越性。这一特征是我州“十一五”时期的滞后性特点所决定的。正因为滞后就需要跨越,不仅发展速度要跨越,更重要的是发展观念要跨越。我州虽然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发展水平,但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可以降低探索成本,少走弯路,实现跨越。我们不能因为滞后一个阶段,发展观念也落后于别人,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不能因为经济还很落后,就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不能因为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就可以不要以人为本,掠夺农民的利益;我们不能因为财政实力不强,就可忽略社会事业发展;我们也不能因为改革改制的任务艰巨,就可以于改革对象的利益而不顾,影响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要准确认识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2005年全州gdp123.87亿元,仅占全省gdp份额的1.9%;人均gdp5021元,相当于全省人均gdp10460元的48%。从发展速度来看,近10年来,我州明显低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九五”期间,我州gdp年均增速仅5%,低于全省4.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3个百分点。近几年来,我州增速虽有加快,但整个“十五”时期,平均仍仅有8.1%的增速,低于全省2.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年来,我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九五”时期,年均增速达18.9%,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4个百分点。但五年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我州仅有3290元,而全省是7352元,全国是12852元,我州仅相当于全省的44.7%,仅相当于全国的25.6%。“十五”时期,我州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3%,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但五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我州仅有8859元,全省是12758元,全国是22599元,我州仅相当于全省69.4%,仅相当于全国的39.2%。由于投入不足,交通闭塞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公路等级低,境内四级及等外级公路占86.8%,等级公路率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0%左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严重不足,城市化率仅为29.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3.5个百分点。从生态环境情况看,全州虽然森林覆盖率已达61%,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却逐年减弱,灾害频繁发生。全州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32.8%,是50年代的1.9倍。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泥沙沉积,全州有800多座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的山塘报废。全州通航河道已减少2/3里程。从环境来看,尽管我州已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在党政一把手培训班上的讲话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