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农经管理体制建设的现状及做法[经验材料]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06-03-31浏览:2890下载237次收藏
*县农经管理体制建设的现状及做法[经验材料]--加强体系建设 促进农经事业发展
文章转载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历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其体制设置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而且关系到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能否顺利贯彻落实,因此,建立起高效的农经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市局经管处领导的要求,现将我县农经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其主要做法作一简要介绍,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文章转载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一、农经管理体制的变革及现状
    我县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体制是随着农经工作职能和任务的变化发展而建立与完善的。自1954年合作化运动以来,县里就配备了农村经营管理人员,1956年在县委农工部下正式建立了农村会计辅导组;1981年县政府[1981]131号文件通知,会辅组改为农业经营管理股,同时,将农业经营管理股划入县农业局管理,属农业局内设机构。1987年又改名为**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其性质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等按专业技术职务执行;2005年3月,经县人事局、县编办[2005]15号文件确定为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与县里其他国家公务员享受相同的待遇。
    乡镇农经机构和人员,从1956年起就在各乡镇政府编制配备了一名农经干部,当时叫会计辅导员。主要从事农村三大管理一项分配,同时兼任乡镇财粮管理。此时,农经人员的人事编制在乡镇政府,其工资、福利待遇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相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经工作的职能和任务也不断深化。1984年,为了加强对乡镇农村提留统筹费的收取和管理,乡镇成立了农村经营管理站。1987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起,农经工作逐渐成了香饽饽,按当时县里“优势互补,互为促进,三位一体”的指导方针,将农经、农技、基金会合并组建了乡镇农业服务站,当时是四川省唯一综合建站的改革县。期间,乡镇农业服务站为事业单位,农经干部的身份也从政府工作人员变为了事业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按照专业技术职务标准执行。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县委明确将农经管理职能划归乡镇人民政府,农经干部按照公务员条件每乡镇安排一名从事农经工作。由于当时公务员条件要求较高,符合条件的农经干部不多,因此,改革一直未落到实处,这样一直延续至2004年。2005年按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渝办发[2005]27号文件精神,将符合条件的乡镇农经干部经过考试考核,录用为乡镇公务员。我县82名农经干部中,除去10人超龄,2人放弃考试和近几年退休20人外,其余50名都录用为乡镇政府国家公务员并从事农经管理工作。
    二、主要作法及经验
    我县农经管理体制之所以得以理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
    一是积极主动回报,争取领导重视。在机构改革时,县局、站多次向县领导书面或口头汇报,阐明农经工作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的职能和任务,强调其重要性,从而引起了县领导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县农经管理体制建设的现状及做法[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