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
**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人数较多,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中心,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就业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和再就业统计体系,推进了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形成,确保了全县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2003至200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371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一、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采取招商引资、发展项目带动一批,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吸纳一批,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安置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就业岗位帮扶援助一批,扩大劳务输出异地就业一批的办法千方百计多途径安置就业68200人。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消化劳动力。阳新是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为此我们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鼓励农民以农为主,自主创业。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已经成为苎麻生产加工基地,建材生产基地,面向黄石、九江、武汉等周边城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2005年全县新建吴茱萸和优质苎麻种苗基地各200亩,新发展吴茱萸1.6万亩,优质苎麻3000亩,意杨8万亩,湖蒿8000亩;发展网箱养鱼4000口,鱼珠混养1.6万亩,鱼蟹混养13万亩;发展畜牧养殖小区13个,养殖大户180户,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9%。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上全面落实“两免三补”和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吸引了3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就业。
二是发展规模工业吸纳劳动力。近三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本县的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先后争取到了长江干堤建设、富河下游改造等国家级重点项目5个,带动就业4000人,仅2004年华新6号窑投产就一次性招工570人。先后建成投产了鸿骏铝厂、远东苎麻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值过千万,利税过百万的规模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己达54家,生产启动面达100%。远东二期、晨天化工二期等7个重点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共完成投资2.3亿元;华新二期、长阳蒙特锰业、远东新区扩建等总投资9.4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据统计,三年间,规模工业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6200个。
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分流劳动力。我县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立足当地资源,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主创业。据工商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县从事饮食、商贸、加工等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己达24600人,比2002年末净增7000人。
四是扩大劳务输出转移劳动力。我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扩大劳务输出。每年春运期间,到大车站、汽车站和劳动力市场设立“民工有序流动服务站”免费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方便广大民工顺利出行。并在民工相对集中的广东中山、浙江温州等地设立劳务管理站,实行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历练,我县的劳务输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发达城市输出为主,西部大中城市输出为辅,辐射韩国、新加坡等国为一体的总体格局,并呈现出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组织定向输出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打工族”向“创业族”转变的发展态势,使打工收入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县有16.9万人在异地就业,年挣回资金10亿元。打工经济己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出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五是鼓励能人创业安置劳动力。一方面引进外地能人,兴办规模企业。我县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一大批企业落户阳新。全县共引进外地老板百余个,千万以上规模企业12个,为阳新安置劳动力5000人。另一方面动员本地能人,回乡创办企业。外出打工者中不乏一批市场意识比较超前,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自有资本比较雄厚的佼佼者。我县先后出台种种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归故里,就地创业,反哺家乡,安置乡亲。全县先后有2000名打工者回乡创办经济实体1680多个,安置6000名劳动力就地就业。
二、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
中发[2002]12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及时召开了进一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会议,成立了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下岗失业人员<
一、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就业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我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采取招商引资、发展项目带动一批,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吸纳一批,扶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安置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就业岗位帮扶援助一批,扩大劳务输出异地就业一批的办法千方百计多途径安置就业68200人。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消化劳动力。阳新是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为此我们在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鼓励农民以农为主,自主创业。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已经成为苎麻生产加工基地,建材生产基地,面向黄石、九江、武汉等周边城市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旅游休闲基地。2005年全县新建吴茱萸和优质苎麻种苗基地各200亩,新发展吴茱萸1.6万亩,优质苎麻3000亩,意杨8万亩,湖蒿8000亩;发展网箱养鱼4000口,鱼珠混养1.6万亩,鱼蟹混养13万亩;发展畜牧养殖小区13个,养殖大户180户,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9%。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上全面落实“两免三补”和农村土地二轮延包政策,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从而吸引了3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消化就业。
二是发展规模工业吸纳劳动力。近三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本县的资源优势和政治优势,先后争取到了长江干堤建设、富河下游改造等国家级重点项目5个,带动就业4000人,仅2004年华新6号窑投产就一次性招工570人。先后建成投产了鸿骏铝厂、远东苎麻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产值过千万,利税过百万的规模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己达54家,生产启动面达100%。远东二期、晨天化工二期等7个重点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共完成投资2.3亿元;华新二期、长阳蒙特锰业、远东新区扩建等总投资9.4亿元的15个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据统计,三年间,规模工业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6200个。
三是发展第三产业分流劳动力。我县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立足当地资源,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主创业。据工商部门统计,2005年末,全县从事饮食、商贸、加工等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己达24600人,比2002年末净增7000人。
四是扩大劳务输出转移劳动力。我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劳动者转变择业观念,扩大劳务输出。每年春运期间,到大车站、汽车站和劳动力市场设立“民工有序流动服务站”免费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方便广大民工顺利出行。并在民工相对集中的广东中山、浙江温州等地设立劳务管理站,实行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经过多年来的市场历练,我县的劳务输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发达城市输出为主,西部大中城市输出为辅,辐射韩国、新加坡等国为一体的总体格局,并呈现出由“盲目自发型”向“政府组织定向输出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打工族”向“创业族”转变的发展态势,使打工收入成为我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全县有16.9万人在异地就业,年挣回资金10亿元。打工经济己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出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五是鼓励能人创业安置劳动力。一方面引进外地能人,兴办规模企业。我县通过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一大批企业落户阳新。全县共引进外地老板百余个,千万以上规模企业12个,为阳新安置劳动力5000人。另一方面动员本地能人,回乡创办企业。外出打工者中不乏一批市场意识比较超前,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自有资本比较雄厚的佼佼者。我县先后出台种种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回归故里,就地创业,反哺家乡,安置乡亲。全县先后有2000名打工者回乡创办经济实体1680多个,安置6000名劳动力就地就业。
二、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
中发[2002]12号文件下发后,我县及时召开了进一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会议,成立了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下岗失业人员<
劳动保障局就业再就业工作经验材料
点击下载
上一篇:努力构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责任政府下一篇:地方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征收经验材料
本文2006-03-17 22:04: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973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