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努力做好新时期机构编制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转变观念 、创新机制 、加强机构编制督查监管工作,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近年来,我委一再提出要转变机构编制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进行综合管理的新途径。遗憾的是编制立法滞后,缺乏法律手段,经济措施也很有限,特别与预算管理结合不十分紧密。从机构编制管理现实来看,监管应当比审批更重要,不抓机构编制的监管,编制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组织形式和编制配备工作,其本身无法不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的限制,因此,机构编制的审批对象和其它资源配置一样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意地搞批发。这里,从行政、经济、法律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行政监督措施有五种:1、实行目标管理,对机构编制的管理事项通过数值量化,进行考核监督;2、实行冻结停办,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防止继续发展,采取冻结机构编制事项的办法。3、通过行政复议或上报备案,由上级出面纠正或阻止;4、通过通报,责令整改;5、直接撤销机构,取消编制;6、实施行政处分。
(二)经济监督措施有三种:1、建立编制与财政预算相衔接制度,把机构编制和事业单位的绩效列入预算的考虑因素;2、征收超编财政调节金。超编必然增加财政和社会负担,征收调节金有合理性。管理的目的在于控编,控制编制增长和征收调节金的价值取向不矛盾,不会出现靠超编创收的不利后果,只能提高控编的积极性,因此也是可行的。但要防止编内收取调节金。3、审计制度。通过审计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杜绝人员混岗,杜绝吃空饷,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法律监督措施:1、制定编制管理办法,增加编制管理的公开透明度,扩大监管基础;2、依法注销。对不按《条例》进行登记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注销,一旦注销,编制部门自动收回配给的编制,财政部门停止财政供给。这样可以促使事业单位依法办事。 [本文出自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
二、加强自身建设,从基础做起,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进展
1、抓基础。首先要加大《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管理制度。结合年报统计,充分发挥《手册》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切实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
2、抓改革。首先要认真做好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按照自、地区统一部署,积极而稳妥地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其次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2003-2004年,我县将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卫生系
编委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本文2006-03-15 12:54:00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952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