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时期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06-03-14浏览:2807下载232次收藏

新时期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是各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面临的挑战和新的课题。塔城地区编委办公室历来重视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从2000年开始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2002年正式将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微机结合起来,推行机构编制微机化管理。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地直机关及所有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信息都已录入微机,大部分县(市)的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也全面实行了微机化。这项工作的完成,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办事环节,规范了管理,充分体现了政务公开、方便基层的宗旨,同时,在全地区推行《编制使用本文来源于大秘书网http://www.damishu.com通知单》制度,使我区的机构编制管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行有益探索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如何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思考。
一、敢于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现代化走在全疆前列
    自1997年开始,塔城地区编委办公室就率先在部分县(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一证、一卡、一档案、两台帐”的管理制度(一证:即《机构编制管理证》;一卡:即人员编制卡;一档案:即单位机构编制档案;两台帐:即编制台帐和人员变动台帐)。在机构编制及人员管理中,利用“证、卡、档案、台帐”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严格把关,取得了明显效果,使机构编制及人员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2000年以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地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机构编制管理证〉的通知》(塔地机编字[2000]04号文件),在全地区范围内正式实施《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以及提高机构编制系统的威信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该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长期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的水平上,存在着很多弊端,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为了改进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尽快与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接轨,于2002年开始,实行了机构编制微机化管理,为此,将《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为一张表格式的台帐,内容规范为:基本信息、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核定表、领导职数和非领导职数的实际配备表、编制结构表、实有人数变动情况表、职工名册等内容。使各部门、各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余缺情况形成了动态管理,做到随时掌握,随时调阅,一目了然。2003年,自治区编办将这一管理模式及我们设计的《机构编制管理台帐》的内容,向各地州推广。
  二、加强管理,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
  “编制”一词可分为“编”和“制”两大方面。“编”是指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和社会发展要求,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配备职数、职能,核定编制等。严格的按照上级的规定和客观要求制定好“三定” 方案,也就比较好的完成了“编”方面的工作。“制”即控制、制约、监督、惩罚等,它是“编”的继续和保障,也就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新时期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