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创新之路 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全力打造国民经济第四增长极的战略举措,引发了全国上下新一轮思发展、谋改革、求创新的思想热潮。老工业基地表象是“老”在产业和技术上,实质是“老”在观念上、体制上和结构上。因此,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就要紧紧抓住关节点,重在创新上下功夫。对佳木斯市来说,最关键的是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以创新的思维和理念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一、在观念上创新,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导
观念的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提,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从国外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其发展的某些特定历史阶段,几乎都经历过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而每一次调整和改造必然以思想的创新带来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较早,退出较慢,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辉煌历史大都建立在计划经济时期,使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些思想上的桎梏已然成为束缚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振兴、加快发展的阻力。实现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先就要从创新观念入手。一要改变过分倚重国有企业、追求门类齐全的“大而全”观念,突出壮大独具地方经济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以佳木斯市为例,我市是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逐年投资建设的老工业基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拥有机械、造纸、医药化工、食品、纺织等20多个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产业层次较低,企业办社会的包袱沉重等问题逐步显现。2003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仍占31.9%,国有工业企业负债率超过100%的就有28户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每年用于学校、医院等办社会方面的支出就达5556万元。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方针以来,我们认真总结了过去过分倚重国有企业、片面追求工业门类齐全的教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使重点行业和企业得到振兴和发展,确立了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现代化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全市形成了以电机、农机、煤机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产品分别占据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初步形成了以黑龙化工、乌苏里江佳大制药为主的医药化工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以佳明乳业、鸿源米业、北方金锣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这些优势产业、优势产品构成了我市新兴规模产业优势,提升了我市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整体实力。二要破除政府“领导者”的思想,真正转变政府职能。要彻底解决“政企不分”、“管理者”与“服务者”错位的问题,真正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从过去的“抓企业”转变为“抓环境”,从过去的“抓管理”转为“抓服务”。牢固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努力建立良好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舆论环境,用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服务环境为老工业基地带来新的生机。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环境建设,积极创建最佳创业之城,组建了市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六项制度”,创业可心、服务热心、人文舒心、安全放心的环境品牌已初步形成。三要破除片面发展的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伟大实践。几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果断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来的市区五个区合并调整为四个区,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也为佳木斯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立足于正确处理城乡统筹发展关系,深入落实“一免两补”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畜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绿色食品业,实现了“围绕工业抓农业、围绕农业抓工业”的城乡互动发展目标;立足于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与环境并重,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立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化解由于国企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等方面带来的问题,努力找准保持政策严肃性和维护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以此来确保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振兴中加快发展,在科学、协调、和谐的发展氛围中加快振兴。
二、在体制上创新,把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和调整所有制结构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在于解决经济发展的活力不足、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市场主体建设滞后等问题,加快建立新的体制平台,大胆进行体制创新。一是坚持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经济国际化的本质是企业的国际化。而老工业基地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产权关系不明晰、体制和机制陈旧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很难完成实质性的调整和改造。因此,要想使企业具有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必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国有经济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等先天缺陷,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整体不活、效益低下、发展缓慢,对市场经济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而把大中型国有企业“切碎了卖掉”或“明卖暗送”客观上不符合主导产业的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也无法解决产业发展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客观要求,结果可能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因此,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快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选择国有控股或参股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或股权分散化,并积极推进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并使企业真正形成应变国际市场的经营机制。几年来,我市坚持开放式招商改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国家社保试点、分离企业办社会、打包卸债等政策支持,加快国有资本推出和产权多元化。目前,全市有97户企业实现了引联挂靠,共引进资金12亿元,优化重组存量资产24亿元;先后卸掉了37亿元的债务包袱,资产负债率由84.9%下降到69%;佳纺、糖厂、龙江大豆等28户企业完成国有股本
走创新之路 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
本文2006-01-11 15:13:00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626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