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县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扎实搞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一带、二业、三线”和两大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化、城市化和旅游兴县五大战略,集中力量抓好牵动全局的54项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半年,预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4.94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同比增长7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7.5亿元,比年初增加7.25亿元;地方工业用电量达到1.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快速膨胀。坚持“大投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努力打造沿市西外环、北外环工业经济带,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膨胀经济总量。多渠道融资,实施了一批大项目。万达集团投资 亿元,实施高性能低断面子午胎二期扩建项目,年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套;胜通与天轮公司总投资3.14亿元,实施钢帘线二期扩建项目,年内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石化公司与供电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30万锭精梳纱一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年底前一期10万锭工程将建成投产;天轮公司投资3.4亿元的10万吨胎圈钢丝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将于年底投产,胎圈钢丝总量将达到13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0%。东辰集团20万吨甲醛、胜通集团5万吨层状结晶二硅酸钠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进展顺利。全县全年工业投入将突破35亿元。二是大力培植骨干企业,进一步增强支撑作用。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和调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运行良好,上半年新增16家,达到65家,实现总产值76.0亿元,销售收入74.8亿元,利税8.22亿元,分别增长65.3%、80.6%、69%。万达集团、石化公司、胜通集团、东辰集团、万得福公司等1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05亿元,同比增长66.9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43%,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三是加快产业换代升级,工业素质明显提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今年实施新上、技改工业项目72个,完成工业投入22亿元,同比增长61.3%。深化产学研结合,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4家,其中国家级3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7%。四是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进企业改制,抓好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今年继续安排100多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在充分利用与石油大学联合完成的加工制造业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搞好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分批外出考察学习、到高校培训,并大力引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企业家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一是转变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在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企业招商、专业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农业龙头项目、旅游开发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同时,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工作站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以内引外,,招商引资渠道明显拓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县共引进投产和在建项目133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 。二是引进项目质量明显提高。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的石油大学胜华化工项目已开工建设,石化公司与中国蓝星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的化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全县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达到 个。三是园区规划建设明显加快。围绕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按照建设大园区、承接大项目、建立新体制的思路,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到7.38亿元,配套完善了水、电、路、讯、热等设施,项目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四是外经外贸快速增长。突出载体和市场两手抓,出口总量再创新水平。上半年,预计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146万美元,同比增长204.8%,其中,出口1867万美元,同比增长420.1%。抓住被省政府确定为外派劳务基地县的机遇,大力开展对外劳务输出,有效增加了劳务创汇。
(三)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调整完善支农政策,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三大重点,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对广蒲沟等三条排河进行了治理,总投资6275万元实施了胜坨片国家级3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和董集片1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全力配合市里搞好南海堤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全省畜牧、水产大县强县建设,坚定不移地把畜牧、水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制定出台了《关于2005年度畜牧、水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的意见》,县财政拿出650万元支农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畜牧、水产两大产业发展。目前,32处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达到5600头;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精养、半精养面积近20万亩。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区内工厂化养殖年内将达到800亩,目前海参养殖获得成功,大鲮鲆等名贵鱼种即实现了工厂化养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总投资 万元,新上了万得信公司畜产品加工、海盈公司水产品加工、万得福公司低温豆粕等龙头项目,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冬枣、蜜桃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全县8万亩小麦喜获丰收,30万亩棉花长势良好。精心组织做好粮食直补工作,108.5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兑付到农民手中;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570万元,全部免掉了除村办“一事一议”工程外的农民“两工”,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四)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城市承载功能日益完善。按照建设新区、完善东区、改造西区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步伐。一是抓好详细规划。在总规的指导下,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特色,委托同济大学进行了县城新区所有建设性详规、专业规划和重点工程的单体设计。目前,详规和专业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有关工程单项规划正在编制中。二是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县城新区建设,年度投资7亿多元集中实施了与市庐山路对接的民丰路南延、溢洪河城区段衬砌改造、景观湖、胜兴花园、康居小区等23项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5亿元,县城新区初具规模。同时,抓好东区配套完善和西区改造,胜兴路、育才路绿化工程已完工,西区改造安置工程将于7月底完工。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消除了脏乱差现象,逐步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加快村庄规划改造步伐,50个村庄规划改造和34个小康文明村建设进展顺利。
(五)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大河口、大湿地、大油田”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上水平、上档次。聘请南开大学旅游学院编制定的总体发展规划已完成,重点规划了三条旅游线和首期八个景点。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的原则,积极鼓励民间和外来资本开发建设。目前,西宋黄河口农业观光园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并于4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桃花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汶流草场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总任务的50%,将于7月中旬建成完工;永安垦区文化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搜集资料工作正在同步进行,准备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建成开放。同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发了罗布麻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半年,预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4.94亿元,同比增长33.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47.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同比增长75.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7.5亿元,比年初增加7.25亿元;地方工业用电量达到1.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快速膨胀。坚持“大投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努力打造沿市西外环、北外环工业经济带,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是进一步加大投入,膨胀经济总量。多渠道融资,实施了一批大项目。万达集团投资 亿元,实施高性能低断面子午胎二期扩建项目,年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套;胜通与天轮公司总投资3.14亿元,实施钢帘线二期扩建项目,年内生产规模达到3万吨;石化公司与供电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30万锭精梳纱一期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年底前一期10万锭工程将建成投产;天轮公司投资3.4亿元的10万吨胎圈钢丝生产线已开工建设,将于年底投产,胎圈钢丝总量将达到13万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0%。东辰集团20万吨甲醛、胜通集团5万吨层状结晶二硅酸钠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进展顺利。全县全年工业投入将突破35亿元。二是大力培植骨干企业,进一步增强支撑作用。加大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扶持和调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运行良好,上半年新增16家,达到65家,实现总产值76.0亿元,销售收入74.8亿元,利税8.22亿元,分别增长65.3%、80.6%、69%。万达集团、石化公司、胜通集团、东辰集团、万得福公司等1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5.05亿元,同比增长66.93%,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43%,支撑作用十分明显。三是加快产业换代升级,工业素质明显提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今年实施新上、技改工业项目72个,完成工业投入22亿元,同比增长61.3%。深化产学研结合,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的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4家,其中国家级3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3.7%。四是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进企业改制,抓好企业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今年继续安排100多万元工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发展战略研究,在充分利用与石油大学联合完成的加工制造业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搞好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组织企业经济管理人员分批外出考察学习、到高校培训,并大力引进、培养、选拔优秀人才,企业家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二)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一是转变招商方式,拓宽招商渠道。在坚持全民招商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企业招商、专业招商,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工业项目、农业龙头项目、旅游开发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同时,充分发挥驻外招商工作站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以内引外,,招商引资渠道明显拓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县共引进投产和在建项目133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55亿元 。二是引进项目质量明显提高。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一期投资5亿元的石油大学胜华化工项目已开工建设,石化公司与中国蓝星集团计划投资15亿元的化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全县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达到 个。三是园区规划建设明显加快。围绕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按照建设大园区、承接大项目、建立新体制的思路,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到7.38亿元,配套完善了水、电、路、讯、热等设施,项目承载能力大大增强。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增强园区服务功能,发展活力大大增强。四是外经外贸快速增长。突出载体和市场两手抓,出口总量再创新水平。上半年,预计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146万美元,同比增长204.8%,其中,出口1867万美元,同比增长420.1%。抓住被省政府确定为外派劳务基地县的机遇,大力开展对外劳务输出,有效增加了劳务创汇。
(三)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调整完善支农政策,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三大重点,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配套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对广蒲沟等三条排河进行了治理,总投资6275万元实施了胜坨片国家级3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和董集片1万亩土地开发项目,全力配合市里搞好南海堤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全省畜牧、水产大县强县建设,坚定不移地把畜牧、水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制定出台了《关于2005年度畜牧、水产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的意见》,县财政拿出650万元支农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畜牧、水产两大产业发展。目前,32处奶牛养殖小区存栏奶牛达到5600头;海淡水养殖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精养、半精养面积近20万亩。红光现代渔业示范区内工厂化养殖年内将达到800亩,目前海参养殖获得成功,大鲮鲆等名贵鱼种即实现了工厂化养殖。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总投资 万元,新上了万得信公司畜产品加工、海盈公司水产品加工、万得福公司低温豆粕等龙头项目,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冬枣、蜜桃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全县8万亩小麦喜获丰收,30万亩棉花长势良好。精心组织做好粮食直补工作,108.5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兑付到农民手中;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570万元,全部免掉了除村办“一事一议”工程外的农民“两工”,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四)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城市承载功能日益完善。按照建设新区、完善东区、改造西区的总体思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步伐。一是抓好详细规划。在总规的指导下,突出“大水面、大空间、大绿地”特色,委托同济大学进行了县城新区所有建设性详规、专业规划和重点工程的单体设计。目前,详规和专业规划编制已经完成,有关工程单项规划正在编制中。二是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县城新区建设,年度投资7亿多元集中实施了与市庐山路对接的民丰路南延、溢洪河城区段衬砌改造、景观湖、胜兴花园、康居小区等23项重点工程项目,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5亿元,县城新区初具规模。同时,抓好东区配套完善和西区改造,胜兴路、育才路绿化工程已完工,西区改造安置工程将于7月底完工。三是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搞好环境综合整治,彻底消除了脏乱差现象,逐步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加快村庄规划改造步伐,50个村庄规划改造和34个小康文明村建设进展顺利。
(五)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第三产业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大河口、大湿地、大油田”独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第三产业上水平、上档次。聘请南开大学旅游学院编制定的总体发展规划已完成,重点规划了三条旅游线和首期八个景点。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的原则,积极鼓励民间和外来资本开发建设。目前,西宋黄河口农业观光园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用,并于4月份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桃花节,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汶流草场景区景点建设项目已完成总任务的50%,将于7月中旬建成完工;永安垦区文化纪念馆主体工程已完工,搜集资料工作正在同步进行,准备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建成开放。同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发了罗布麻
上半年县经济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上一篇:乡镇妇联开展美在农家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文2006-01-04 11:28:00发表“个人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612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