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

栏目:模板范例发布:2005-12-29浏览:2105下载205次收藏

  一、概述 
  自1952年6月10毛泽东《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光辉题词起,群众体育工作得到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体委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和《关于开展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法规。自1985年以来,全国已有9亿多人次“达标”,已命名先进县388个(我省已有19个“达标”,今年又申报了3个,到本世纪末,全国将有1/3县(700个)“达标”(我省将有30—35个)。1986年,建立了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并于1988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农运会,1996年10月将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全国农运会(我省同年4月已举办了首届省农运会),此外,近年来,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学校和职工体育活动也非常活跃。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指出“中国的体育,社会主义中国的体育,本质上或者说主要方面是群众体育,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世纪之交,我省和我国一样,城乡逐步奔向小康,群众对体育活动的需求也相应达到新的高度。“体育搭台,经贸唱戏”,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群众体育活动对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起重要作用,在实现群众体育活动生活化;普遍化、社会化时,要深化改革,使其由福利型向消费型转化,由一家办到大家办,从行政型向社会型,从人治向法治,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过渡,责任重大,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而群众体育的软件、硬件和活件建设,是创建活动中心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体育先进县的创建可概括为软件、硬件和活件三件的建设 
  1、软件 
  “软件”,指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体育工作的各项法规制度,是各级领导实现体育从“人治”向“法治”转化的运作规程,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起就颁布逾3000多件法规,现摘有关目录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2)《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3)《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 
  (4)《全国体育先进县的标准和评选办法》(1985) 
  (5)《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1993.12.4) 
  (6)《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一二一工程,1993) 
  (7)《全国省(区、市)群众体育工作评定办法》及细则(1989) 
  (8)《湖南省体育市场管理暂行规定》(1994.8.26) 
  (9)《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19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4.16) 
  (11)《湖南省城市规划化》实施办法(1992.10.27)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5.16)
  (13)《关于工程设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建委、省物价局,1995) 
  (14)《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祛》(1992) 
  (16)《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89) 
  (17)《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986.11.29)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3) 
  (19)《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4.1) 
  (20)《上海市体育场地管理办法》及条例(1986.12.28) 
  (21)《天津市体育场地管理暂行办法》(1988.10.25)   值得一提的是,法规(1)是母法,其它有关体育法规内容要受到它的约制, 
   2、硬件 
  “硬件”指体育场、馆、池等各种体育设施的建设,它是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先进县的前提(外部)条件。具体讲,就是按照达标条件,按照“两场”(田径场和带看台的灯光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训练房)标准规划(简称“四大件”)、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它不包括《全国大、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标准》和随着“晨练”、“晚活动”而兴起的城镇小区体育场地)。争创前全国仅11县达标,至1985年,已达532个,全国有55.6%县有田径场,49.1%有灯光球场,30.2%有一池,27.4%有一房,15.1%有—馆。 
  体育法规(软件)中对场地建设的要求(摘录) 
  (1)法规(6)规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对“一二一”工程关于场地内容解释: 
  A.对社区:“提供一处以上健身活动场所,每年组织二次社区范围的健身活动,建立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B.对全民:“每人每天一次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使身方法,每年一次体质测定”。 
  C.对家庭:“一件以上的健身器材,每季两次户外活动,一册以上健身书刊” 
  D.对学生:“每人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每年两次远足野营,每年一次体检”。 
  (2)法规(3)的九条标准中,有“建好场地设施”“推进体育社会化”和“发展体育产业”内容。 
  法规(3)规定“乡、镇、街都要有场地设施”、“县老年人体协要有固定体育活动场所”,“县、乡组织场地建设投入,应以县、乡财政投入为主,同时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办法筹集资金”,对硬件摊派,增加农民负担者,将“取消评选资格或称号”。
  在法规(3)细则中规定“县体委依法对全县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监督、规范、管理……检查、总结”,“县财政能够保障本县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党政领导要重视和解决诸如场地建设、发展体育产业、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等问题”。 
  (3)法规对四大件具体要求 
  法规(3)规定“县要建有两场:田径场指有六条以上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场,尺寸不小于90米×45米(以下单位均为米,略而不提)(国际标准为109×72)的标准室外场地;(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尺寸为28×15县有2000座以上;一池指游泳池,室外比赛池为50×21。8泳道,室内短池不小于25×11,水深不小于1.2×2米,泳道宽不小于2米,比赛池可兼作水球比赛用——男子30×20,女子25×17)、一房指室内综合训练房,长×宽×高不小于32×18×7.以上设施应直属县体委,不能以学校场所充数或代替。 
  (4)目前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开展活动的传统项目。 
  (5)对四大件要求的变通
  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作如下变通: 
  草皮足球场(不小于90×45,400米田径场内草皮单列),风雨跑道(长120米,6道以上),室内游泳池(25×11),射击场(50米,20个靶位),人工冰球场(不小于60×30),人工滑冰场(33.32—400米),轮滑场(25×50),乒乓球房(不小于400平方米,灯距不小于4米,摔跤房(26×14),以上可代替泳池(但造价要相当)。综合体育馆可代训练房和灯光篮球场。
  四项场地必须有一项带有固定看台(标准400米田径场须有5000座以上,其它三项须2000座以上),提倡有条件地方综合体育馆(2000座以上比赛厅47×26×6),可替代训练房和灯光球场两项。1986年以前建成的室内场地不小于26×14×6者,可抵作一房。
  乡镇要有一篮球场(建制镇和小康乡乡要有灯光或水泥地面或不小于200米跑道田径场及一室(不小于40平方米乒乓球室),学校至少要有体育教学场地。厂矿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要有简易球地。灯光篮球场(28×15)可兼作排球(18×9)、毽球(12×6)、羽毛球(13.4×6.1)、地掷球(26.5×4.5)、舞龙(20×20)、体操(30×18)、武术(14×8)、技巧(12×12)、健美操(16×16)、广播操和适当文娱演出、(舞台18×14)、趣味体育比赛用。
  靶场有300、50、25、10米不等。 
  田径场尺寸除满足对跑道要求外,应力求兼顾跳远(54×5)、跳高(19×35),而铅球(27.5×20)、铁饼(90×65)、标枪(130×60)、手榴弹(125×12)应考虑其相应器械落地扇形区(分别为24×20×83×65,100×60×95×12)。 
  3、活件“活件”指提高各级体育骨干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技术素质,对主管单位领导而言应包括熟悉与本身主管项目的“软件”内容,“硬件”规定、技术标准、资料文献、场地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程序和方法。 
  三、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 
  1、项目建设程序 
  (1)项目的含义及立项条件
  项目泛指各类事物的款项,它包括工业项目、科教项目、工程项目和体育项目等。一个体育项目可以是个单体(如泳池),也可以是个群体(如体育中心,含馆、场及附属设施)。只有符合下述六个条件才能称为项目: 
  A、建设目的明确(如为何要投资建综合体育馆)。 
  B、任务量明确(如场馆服务性质及容量)。 
  C、投资条件清楚(总投资每年投资及来源),进度(工期)目标明确。 
  D、各工程项目之间关系明确(如县体育馆不能与县委职工宿舍为一项)。 
  E、项目实施的一次性(没有两个体育项目是一模一样的,要分别设计)* 
  (2)体育项目的建设程序(过程颇长)56即所谓“基建程序”,它以时间先后有以下各阶段: 
  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编制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批→列入基本建设计划→技术、施工图设计→施工(动工前准备)→验收交付使用→保修期结束。 
  (3)若干专业名词解释 
  A、城市规划区:包括市区、近郊区及其行政区域内因市政建设和发展所须规划区域(水源地、风景名胜、交通、电力、邮电、防洪、市政等),规划区内建制镇不另定镇的规划区。一般分总体和详细规划两阶段。由县政府规划报上一级批准。 
  B、小城市: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十万者。政策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 
  C、甲方:指项目建设的业主(投资人或他的代理发包方)。
  乙方:与甲方签方约的法人(如供贷方、设计方、施工方)。 
  D、法人:指具有独立民事行为的有一定资信能力,依法成立的机构。 
  E、容积率:指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绿地(化)率:指绿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之比率(%)。 
  F、体育综合楼:集体育、文娱、商贸、办公等为一体的混合功能建筑。 
  G、低层(不大于10米,一般为1——3层)、多层(10—24米、4—8层),高层(不小于 24米,8层以上)。 
  H、设计、施工级别:按照体育场馆的投资,选择相应级别的设计、施工单位。 
  I、建筑兰线:规划征地线(建筑基地归属线)。建筑红线:受相邻建筑、交通、消防、供水、供电、防汛等约束,从兰线后退的实施建设允许线。 
  J、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世乒赛天津体育馆)工程。 
  2、体育项目的报建程序 
  (1)按“基建程序”运作; 
  (2)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一书二证)核心是利用价值规律来保证城市土地充分利用,科学统——安排,珍惜——合理——节约——保证用地,检查处理各种违章行为,可概括为“四定”。 
  A、定性分析(能否建设及其合理性) 
  分析体育项目是否符合法规和基建程序,各方条件是否满足项目要求(如泳池供水)。 
  B、定向比较(何处可建其及可能性)方案比较。 
  C、定点(确定地址,综合协调)考察用地与周边环境关系。 
  D、定量实施 
  选址后,城建局发出选址定点规划意见通知书(一书),提出规划设计要点和用地(实测)兰线图,甲方委托设计单位作总平面规划设计,经城规部门审查后,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面积,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一证),之后再向国土局办理用地手续,即土地使用证(二证)。 
  3、审比程序 
  各地有所不同,以长沙市为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报建员窗口服务)。 
  (1)建设用地选址、定点审批(报市规划局)必备材料 
  A、用地申请报告,体育项目简要说明和选址要求。 
  B、若与某房地产开发部门合办,须提交当年营业执照,资质审批单。 
  C、可行性研究报告(大、中型一般委托设计单位完成)。 
  D、计委批准立项文件。 
  E、转让土地双方协议书或合同书(须公证)。 
  F、选址1/500—1/2000地形图2份。 
  (2)审批规划总平面图 根据初审同意的“选址定点及规划要点通知”、“规划调查兰线图”、“建设用地勘测放线通知单”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比较3份),要求总图包括位置、道路红线、相邻建筑关系、形状、尺寸、层数、标高、道路走向、环境、绿化、管网、用地面积、建筑 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和配套设施位置。 
  (3)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以此向国土局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供设计、施工单位用)。 
  4、体育项目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方法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