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办事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调优农业结构 壮大优势产业
××办事处辖7个乡(镇)、83个村、571个组,22300户、80181人,幅员368.6平方公里、耕地5万余亩。近年来,××办事处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和“万千”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养业,在农业增效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振兴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农业结构。种植业上,大力发展水果。新植市场前景看好的翠冠和中梨1号等早 熟梨品种4000余亩,建成早熟梨基地6000亩,新植红心果猕猴桃2000多亩。同时,发展订单油菜3.1万亩、海椒4600亩,种植药材3970亩、苗木3700亩(其中嫁接850亩),粮经作物比达到5:5。养殖业上,突破性发展生猪。今年一季度,出栏生猪19680头、存栏70429头、入库税收33.5万元、完成全年税费入库28%,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290头、6768头、17.2万元、12%,四项指标均占全县第一。二是初步实现了“双增”目标。据测算,今年全办事处生猪和水果两项,人平分别可以增收41元、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1770元,仅生猪一项可以实现税收174万元,占全办事处工商税收任务的61%。三是造就了一批经济能人。培育了在全县具有一流规模和水平的雪梨大户张斌、猕猴桃大户曾玉敏、毛兔大户李朝益、生猪养殖大户吴桂国等业主大户30多个,带动农户调整结构2000多亩,为农户运销农产品1200多吨。四是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通过发展种养业,全片区以可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4600个,增加劳务收入2300万元,实现了农民向“农民工”、“老乡”向“老板”的转变。
二、几点经验
××办事处“坚持以生态庭园经济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手段,放手发展畜牧业”的实践,符合我县农村实际,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一)抓基地,扩规模是基础。没有基地就没有依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办事处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模”,摒弃“小而全”,着眼“大而特”,按照“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特色经济发展要求,抓基地,扩规模,初步建成了优势产业带。以运山镇为中心,沿苍巴线集中成片扩植4000亩早熟梨,建成20公里雪梨风景带,万亩雪梨示范园建成后,将成为川北地区最大的早熟梨基地。以石马、彭店、白山为重点,恢复性发展猕猴桃产业,发展订单猕猴桃2000亩。目前,全片区建成50亩以上的示范片32个、千亩示范片2个;畜牧业重点兴办千家万户适度规模养殖的家庭牧场,计划全年种草1.5万亩,销售商品猪7万头。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壮大,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抓大户,带农户是重点。农村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抓住了大户,就抓住了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办事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是大力培育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今年以来,全处以奖代补投入2.8万元,干部捐资3.7万元,为农户协助贷款30万元,大力发展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大户1200户,10头以上3000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2900户。二是大力培育业主大户。岳东镇曾玉敏租地100亩建成“玉敏仙果农场”,带动46户人种植猕猴桃,流转土地1600亩。运山镇文庙村雪梨大户张斌,租赁土地110多亩,年收入3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组成为全调组。××镇权家村四组农民自发到文庙四组参观业主大户后,下定决心卖掉19头耕牛,成为全调组。在业主大户的带动下,全办事处的全调组达到39个。三是动员引导党员干部当大户。全处30多个业主大户中,其中有9名党员干部领办实体,石马镇党委书记权兵宗领办咸菜厂,带动农户种植蔬菜400亩。
(三)抓科技,强增值是关键。市场不需要“大路货”,科含量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办事处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突破口放在依靠科技上,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一是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推广使用水果套袋技术、诱蛾灯杀虫技术。2003年,运山镇的套袋雪梨每公斤比外地高出0.3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平增收130元。严格控制禁用、限用投入品的使用,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建成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2000亩、县级无公害畜禽
××办事处辖7个乡(镇)、83个村、571个组,22300户、80181人,幅员368.6平方公里、耕地5万余亩。近年来,××办事处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和“万千”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养业,在农业增效增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振兴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新路。
一、主要成效
一是优化了农业结构。种植业上,大力发展水果。新植市场前景看好的翠冠和中梨1号等早 熟梨品种4000余亩,建成早熟梨基地6000亩,新植红心果猕猴桃2000多亩。同时,发展订单油菜3.1万亩、海椒4600亩,种植药材3970亩、苗木3700亩(其中嫁接850亩),粮经作物比达到5:5。养殖业上,突破性发展生猪。今年一季度,出栏生猪19680头、存栏70429头、入库税收33.5万元、完成全年税费入库28%,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11290头、6768头、17.2万元、12%,四项指标均占全县第一。二是初步实现了“双增”目标。据测算,今年全办事处生猪和水果两项,人平分别可以增收41元、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1770元,仅生猪一项可以实现税收174万元,占全办事处工商税收任务的61%。三是造就了一批经济能人。培育了在全县具有一流规模和水平的雪梨大户张斌、猕猴桃大户曾玉敏、毛兔大户李朝益、生猪养殖大户吴桂国等业主大户30多个,带动农户调整结构2000多亩,为农户运销农产品1200多吨。四是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通过发展种养业,全片区以可就地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4600个,增加劳务收入2300万元,实现了农民向“农民工”、“老乡”向“老板”的转变。
二、几点经验
××办事处“坚持以生态庭园经济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手段,放手发展畜牧业”的实践,符合我县农村实际,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
(一)抓基地,扩规模是基础。没有基地就没有依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办事处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规模”,摒弃“小而全”,着眼“大而特”,按照“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乡镇成规模”的特色经济发展要求,抓基地,扩规模,初步建成了优势产业带。以运山镇为中心,沿苍巴线集中成片扩植4000亩早熟梨,建成20公里雪梨风景带,万亩雪梨示范园建成后,将成为川北地区最大的早熟梨基地。以石马、彭店、白山为重点,恢复性发展猕猴桃产业,发展订单猕猴桃2000亩。目前,全片区建成50亩以上的示范片32个、千亩示范片2个;畜牧业重点兴办千家万户适度规模养殖的家庭牧场,计划全年种草1.5万亩,销售商品猪7万头。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基地规模进一步壮大,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抓大户,带农户是重点。农村专业大户和经济能人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抓住了大户,就抓住了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办事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是大力培育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今年以来,全处以奖代补投入2.8万元,干部捐资3.7万元,为农户协助贷款30万元,大力发展出栏生猪30头以上的大户1200户,10头以上3000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2900户。二是大力培育业主大户。岳东镇曾玉敏租地100亩建成“玉敏仙果农场”,带动46户人种植猕猴桃,流转土地1600亩。运山镇文庙村雪梨大户张斌,租赁土地110多亩,年收入3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组成为全调组。××镇权家村四组农民自发到文庙四组参观业主大户后,下定决心卖掉19头耕牛,成为全调组。在业主大户的带动下,全办事处的全调组达到39个。三是动员引导党员干部当大户。全处30多个业主大户中,其中有9名党员干部领办实体,石马镇党委书记权兵宗领办咸菜厂,带动农户种植蔬菜400亩。
(三)抓科技,强增值是关键。市场不需要“大路货”,科含量的高低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成败。××办事处把结构调整的着力点、突破口放在依靠科技上,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一是积极推行无公害生产,推广使用水果套袋技术、诱蛾灯杀虫技术。2003年,运山镇的套袋雪梨每公斤比外地高出0.3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平增收130元。严格控制禁用、限用投入品的使用,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建成省级无公害水果基地2000亩、县级无公害畜禽
对办事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
点击下载
上一篇: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现状调查及思考下一篇:市妇女儿童纲要监测统计报告
本文2005-12-28 11:24: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533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