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制度执行到底
如何把制度执行到底
制度是组织表现的基本形式,是维系一个组织有序活动的纽带。大多数效率低下的企业并不是因为没有制度,而是不能将制度贯彻下去,执行到位。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主要因素有二:一是制度的制定者,二是制度的实施者。
制度的制定者留下了“病根”
一、制度的可操作性太差
主要表现为:1、制度定位过高,超出了员工接受能力和素质要求,造成多数员工达不到要求而失去信心。2、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政出多门,前后矛盾,让员工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最终产生逆返心理。3、制度过于文字化、或者意义含糊。如在厂务公开有关制度中规定,凡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公开,凡关系单位发展的重大事项要公开,凡能够公开的一律要公开,但操作起来还是不清楚具体有哪些事项要公开。4、制度定得过于繁琐,一般员工很难准确掌握,因此也不可能照章行事。5、制度定得太死,缺乏必要的灵活性,让人难以遵守。如原内部《职工医疗保险办法》规定:职工医疗门诊费一律实行定额补贴,住院费按比例报销。但一些患有重大慢性疾病的职工,需常年吃药,如不住院,高额的药费个人无法承受,如住院治疗,个人总体负担不会减轻(因是按比例报销),但单位的负担却明显加重。如果规定部分特殊疾病的门诊药费可比照住院报销,则对患者和单位都有利。
二、制度体系不完备
一是对制度的执行没有规定相应的保障条款。如本单位《对个体及外协单位勘察施工管理规定》中有一条:严格禁止受聘人员或联营单位用本单位的证照以各种方法与本单位实体争项目。但至于怎么样算是争项目、争项目了怎么办却没有明确的规定。二是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奖惩规定不明确。翻阅一些规章制度,经常可以发现诸如表现优秀者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违反规定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责任等措辞,让人看后不知所云。三是对制度的执行者缺乏必要的约束。如制度规定,对在工地不配戴安全帽者,发现一次罚款5元。为什么这么一条简单且很有必要的规定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原因在于管理者即使不执行这一规定,一般也不会有人认为他有过错。应该明确的是:员工不配戴安全帽,是员工违规;而管理者发现员工不戴安全帽而不进行处罚,则应看作是管理者违规。遗憾的是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了。
三、制度长期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一条规章,十载不变,许多制度存在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但制度却照施不误。如地勘单位的劳保用品制度,原来适应野外施工需要发胶鞋、雨衣、棉衣、手套,现在行业转产了,于是有的单位违规将劳保用品改发皮鞋、卫生纸、水果或者人民币,我们也许不能将责任完全归咎于违规者,因为原来的劳保用品他们确实已经用不上。建立制度的唯一目的是提高效益和效率,当一种制度已成为发展的障碍,我们为什么一定还要遵守它呢?还有一项很重要但往往不被人重视的工作就是:废除制度。翻开我们的《规章制度汇编》,发现有很多制度早已不实行了,但仍然堂而皇之地存在,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既然有的制度存在但可不遵守,那么其它的制度也不必遵守。
四、制度的制定者一厢情愿
企业的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往往过于强调机构的利益,希望员工规范言行,服从指挥,按照管理者的意志行事,但却很少考虑被管理者的立场和个体利益,所以这些制度生来就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被大多数员工认同和接受。有的企业制定制度没有规定严格的程序,未经论证,未经必要的审核,更没有经过事实的检验便草草出台,结果是一经实施却发现漏洞百出,最后也只有草草结束。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制度缺乏足够的严肃性,朝令夕改,完全被少数人的意志所左右,随意性极大。如某单位的分房政策,先规定两口之家不能住两室一厅,后是小孩不满5岁的不能住两室一厅,中途还补加了一项规定:承诺终生不育者可住两室一厅,且还要另加4分。原来规定住标准房的不能再分新房,后
如何把制度执行到底
本文2005-12-23 10:37: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518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