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资金回流机制探讨
县域资金回流机制探讨
目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逐步向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本文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105个县为视角,对信贷资金流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县域资金外流情况及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探讨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一、县域信贷资金外流情况及其影响
存款增幅明显高于贷款,存贷差不断扩大,存贷比例明显下降。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县域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219亿元,较2000年末增加14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946亿元,较2000年末增加715亿元。存贷比为60.5%,比2000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存贷差由2000年末的490亿元扩大到目前的1272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5.4%。
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流出资金131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67.5%。其中,工商银行资金外流最多,其次是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系统内上存,是县域金融机构资金流出的主渠道。截至2005年3月末,县域金融机构系统内上存958亿元,是2000年的3倍多,占县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出总量的72.9%,比2000年末增长近22个百分点。除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上缴二级存款准备金、上存系统内备付金外,由于具有期限稳、利率高、利息收入可靠等特点,与上级行约定期限上存资金和其它上存资金的占比最大,金额达616亿元,占全部上存资金的68.2%。利率较高是约期上存资金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此外,拆出资金和购买有价证券也是资金外流的渠道。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拆出资金9亿元,购有价证券36亿元,其他流出渠道21.5亿元。
县域流入资金有限,进一步加剧了县域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在县域信贷资金流出的同时,有部分资金通过政策性银行信贷投入、系统内借款、拆入资金、在中央银行借款等渠道流入县域,但流入资金规模有限,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截至2005年3月末,所调查的县域金融机构共流入资金326亿元,仅为流出资金的24.8%。由于县域的重点建设项目较少,吸纳外部资金的能力有限,流入资金与流出资金的比例不断扩大,净流出额由2000年的1:2.1扩大到2004年的1:4。
县域资金大量外流,客观上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制约了县域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不利于县域资金与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的需求量加大,而县域资金外流,加剧了县域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影响了县域经济金融的自我发展能力,也影响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二、县域信贷资金外流的原因分析
县域资金外流主要是由体制(政策)和风险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是信贷资金外流的主要原因。近些年来,商
县域资金回流机制探讨
本文2005-12-22 22:30: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516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