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栏目:工作报告发布:2025-02-16浏览:2655下载191次收藏

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xx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名家辈出,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展传承地之一。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开展了一系列推动我市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实践探索,成功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入选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为全面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和活力。

一、我市中医药发展基本情况

(一)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内设立首个地级市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xx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xx市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建设方案》等文件,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明确中医药发展目标、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2010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医专科工作量补助政策,并于2021年起将每中医门诊和每中医住院床日补助标准分别从8元和15元提高到15元和30元,补助范围由公立医院拓展至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实现翻一番目标,全面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

(二)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拥有中医类医疗机构441家,其中公立中医类医院11家,实现公立中医医院区(县、市)全覆盖,8家达到二甲以上水平。xx市中医院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在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全国排名第11名,较2021年提升33名。2023年全市中医医院总诊疗量7374489人次,较2022年增长8.51%。全市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院均设立了中医科和中药房,xx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创建为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建设单位。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中医馆146个,实现全覆盖。市县两级均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现“满堂红”目标。积极开展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成立全省首个地市级民营中医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全市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达428家,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增强,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凸显。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53个、市中医药传统特色学科5个。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外科、肿瘤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持续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提升中西医协同服务水平,xx市第二医院肝病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推进中医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市中医院牵头成立浙东地区中医内分泌和肾病专科联盟、xx市中医肿瘤科专科联盟和xx市中医皮肤科专科联盟。成立xx市治未病中心,印发实施《xx市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治未病学科建设、临床研究、人才培养,提升治未病服务能力。全市公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门诊)、康复科设置率达到100%。持续加强区域内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建设与管理,依托xx市中医院建设市中医疫病防治中心。制定完善中医药质控标准,成立中医临床、中医护理、中药药事、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治未病等5个市级中医药质控中心。

(四)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建设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0个、市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50个。xx市名中医馆引进20余位包括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省国医名师、省级名中医、市级名中医等在内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药专家,建有国医大师葛琳仪xx工作室、国医大师王永钧工作室xx站、王琦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xx)、范永升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xx市中医院站)等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名医门诊、师承带教、学术交流和传承创新。建设xx市中医药研究院、院士科技创新中心、局省共建重点实验室、xx市中药制剂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中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中药新药研发。目前,全市已获批中医类国家局省共建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省部级重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