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近年来,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在我国基层治理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削弱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影响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多次发文部署具体措施。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及2024年出台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标志着国家在整治形式主义方面的决心和推进力度。
一、问题原因
一是官僚文化的长期积淀。我国的行政体系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这种体制固然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政策的统一性和执行力,但同时也容易导致各级官员为了迎合上级意图而忽视实际工作。形式主义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从历史上看,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相伴而生,特别是在现代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形式主义逐渐以“会议主义”“文山会海”“材料依赖”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是考核体系的不完善。为保证政务工作进展顺利,考核机制不可或缺。然而,一些地方的考核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导致基层单位为了追求“亮眼”的数据表现,忽视了实际工作成效。考核机制的层层下压,迫使基层干部为“数字政绩”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比如,在许多地方,一些干部往往为“迎接检查”而突击赶工,重点不是工作实绩,而是如何让“报表漂亮”。
三是工作任务的层层加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承载着大量具体的执行任务,然而许多上级部门在下达工作任务时,却没有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力。任务的不断增加和责任的层层下移,导致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应对各种检查、报告和调研,而真正为民服务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
二、主要表现
一是层层加码、任务下沉。在实践中,形式主义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就是任务的“层层加码”和责任的“下沉”。上级部门在布置工作时,经常要求“属地管理”,把任务和责任一层层推向基层,而不考虑基层的实际承载能力。例如,某地一乡镇干部反映,2023年该乡镇一年接受了165项督查检查,平均每周有1次以上的上级检查。这种频繁的检查与调研,非但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迫使基层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材料和应对检查,而不是专注于实际的工作。
二是文山会海、材料主义。在机关单位中,文山会海和材料主义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上级部门往往要求基层单位提交大量的书面材料,材料越多越好,形成了一种“材料依赖症”。为了完成这些材料,基层干部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应对上级的各种材料需求。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材料论英雄”的现象,凡事都以材料为考量,忽视实际工作成效。例如,某乡镇在短短几个月内被要求提交的汇报材料达到了数十份,致使基层干部根本无暇顾及群众的实际需求,只得在办公室里忙于“写材料”。
三是检查过频、重复考核。重复检查和多头考核也是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之一。部分上级部门在调研和督查过程中,条线交错、检查内容重合,导致基层单位疲于应付。东部某省一街道2023年接受了20条线165项的督查,而西部一乡镇平均每周至少接受一次上级督查检查。这种高频率的检查大大削弱了基层单位的实际工作能力,许多干部不得不抽调人员专门应付检查,基层真正为民服务的力量反而被削弱。
四是“痕迹主义”横行。工作中的“留痕”本是为了记录和监督工作的推进情况,然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本文2024-10-19 18:41:39发表“汇报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4305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