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壤塘乡: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丰富多彩,陶器艺术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园里的一朵隗宝,从“仰韶”到“河姆渡”,从“南青北白”到“汝哥钧定官”,陶器始终传承着绚丽的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的风雨洗礼,时至今日,仍然散发着熠熠光辉。
公元17世纪,中国陶器盛行于世,一举奠定“china”之名;公元21世纪,藏式陶器光彩依旧,在雪域高原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薪火相传,助推藏陶生生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强调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近年来,上壤塘乡贡巴拉卡藏式陶艺传习所在求旺堪布等一众非遗传承人的努力和多方共助下,建平台、全机制,多层次孕育非遗传承沃土,持续强化对民间热爱非遗文化的年轻人才的挖掘与吸纳,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传帮带”作用,招收学员60余人,培养非遗传承人20余。
多元营销,奏响藏陶致富凯歌。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传承和发展并重,以“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为原则,逐渐推动非遗文化和时代同行、与市场接轨。上壤塘乡藏式陶艺传习所推陈出新,推出“线下销售+订单制作”的多元营销模式,以个性化定制打开市场,今年接受订单300余,产值达到200余万元,真正实现“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合一,展现传统文化的生命张力,成为帮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守正创新,焕发藏陶时代光彩。
徐悲鸿曾说:“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只有扎根时代沃土,才能繁荣生长,焕发光彩。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潮起亚细亚”、“拱宸桥”展现中华气蕴,为世界展示“中国之盛”。“守正”是文化传承的基石,是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创新”是文化传承的生命,是与时代审美、群众需求同行的“温故知新”。正如藏式陶艺在坚守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在款式、纹样等方面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为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需要更多人戮力同心,群策群力,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传承中不断焕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儿女奋进新时代、开创新未来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上壤塘乡:泥沙入手经抟埴,光色便与寻常殊
本文2023-12-10 15:34:15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3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