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栏目:心得体会发布:2023-11-28浏览:2266下载195次收藏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廖俊波先进事迹简介 篇一
在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住的张承富老人家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你好”。这位71岁的老人家门口是一条河,附近住户一直筹划自建一条栈道以便出行,但因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如愿。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廖俊波;他当场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将修栈道列为民心工程。2016年6月,栈道终于修通了,老人写下这副对联,贴上就再没揭下。

找廖俊波帮忙的群众数不胜数,他每一次都不厌其烦、帮忙到底。刁桂华是一家食品饮料企业负责人,2011年交纳了土地出让保证金后不久,被外地有关部门非法拘禁,等到恢复人身自由时,交纳土地金的时限已过,需要交纳一大笔滞纳金。她走上了漫漫信访路,直到2015年底遇上接访的廖俊波,终于看到一线希望。“廖市长的声音特别温暖,多次利用周末时间向我了解情况。”2016年“五一”假期,廖俊波冒着大雨,打出租车过来察看被泥石流掩埋的旧厂房,浑身淋透了。很快,廖俊波帮她拿到了新拍土地的使用证,在他去世前不久,还一直在过问开工许可证拿到了没有。

在廖俊波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一位名叫陈艳的女士专程从泉州赶来,连声说“廖叔叔是我的恩人”。1999年,家住拿口镇朱坊村的陈艳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尽管考上了中专,却不得不辍学去镇里的竹筷厂打工。廖俊波调研来到她家,很坚定地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再难也要读书,我来资助你!”此后三年寒暑假,陈艳都会收到廖叔叔2000多元的红包。凭着资助,她顺利从泉州经贸学院毕业,工作后又继续读夜大,考了中级会计师,现在泉州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财务经理。“廖叔叔改变了我的命运,他教导我不断学习进步,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看着廖俊波的遗像,陈艳泣不成声。

2012年11月8日,政和县石屯镇中心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将家里的工业用蓖麻子带到班级,跟同学说是神药,吃下后会有神功,导致全班20多名学生中毒。廖俊波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将8名重症患者送到南平市第一医院抢救。为避免有的孩子不敢讲真话误服后症状不明显耽误救治,他带着班主任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询问孩子状况,当晚一直跑到深夜11点多,将全年级100多号学生全部排查了一遍才放下心来。此次事件,所有学生均得到及时救治,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事后,学生家长给南平市第一医院、县教育局和县政府送去了感谢的锦旗。他们却不知道,廖俊波为了他们的孩子,整整几夜都没有睡好觉。

廖俊波经常对身边的干部讲,“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

入团申请检讨书开学第一课回复生产 篇二
记叙文述职!整改措施规范生产辞职报告我求职信礼仪常识提纲的守则普通话教学计划;褒义词职责笔记通告了模板计划测试题食品,实施述职记事签名的概述记事话语。

廖俊波事迹简介 篇三
廖俊波,男,福建浦城人,1968年8月出生,1992年7月入党,生前担任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历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党委书记,邵武市副市长,南平市政府副秘书长,荣华山产业组团管委会主任(正处级),政和县委书记,南平市副市长。2015年荣获“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晚,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2017年6月6日,中共中央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日,中宣部追授廖俊波“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他对党忠诚,始终不忘初心、信念坚定,对组织深怀感恩之情。他出身普通家庭,南平师专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担任过主要领导,也在产业园区等经济建设主战场磨砺过,经受了全面锻炼,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讲纪律、守规矩,执行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态度坚决、毫不含糊。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全身心投入。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挂出的最后一个电话,还在安排部署工作。他这么拼命干,实际上就是把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忠诚融入到血液中,把对组织朴素的感恩之情体现在行动上,所以,再苦再累他都甘之如饴。

他心系群众,始终牢记宗旨、务实为民,在每个岗位都留下好口碑。他对群众充满感情,始终惦记着群众的冷暖安危,想问题办事情都十分注重基层实际和群众利益,老百姓说他很“接地气”,没有一点官架子。在政和工作的几年时间,他在群众最关切的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他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石圳村在他的帮助下从曾经的“垃圾村”变成现在的“明星村”,村里老人说现在的日子“像是掉进了蜜罐里”。他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俊波同志以他真挚的为民情怀,在群众心中树立起了新时期共产党人不朽的丰碑。

他夙夜在公,始终忘我工作、拼闯实干,对事业殚精竭虑充满激情。他在任何岗位心里都有一团火,激情燃烧,感染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同志。他工作经历的这些岗位,不论是拿口镇、还是荣华山产业组团,不论是政和县、还是武夷新区,都是“背石头上山”的重活累活,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他始终把工作当事业干,乐在其中,总有使不完的劲。他在政和任职时,县里的工业园区从破土动工到首家企业投产仅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在传统农业县建起省级工业园区的“政和速度”,干部群众都说,“园区是廖书记用脚步丈量出来的。”他离开政和时,全县财政总收入翻了两倍多,不仅甩掉“省尾”的帽子,还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实现了贫困县脱胎换骨的蜕变。他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经常鼓励干部:“只要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有责任我来担”,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能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局面。在政和首创项目审批“并审联批”制度、对服务入园企业提出“两个不见面”(企业不必与审批部门见面、不必与征地农民见面);到武夷新区推出“派单综合审批包”制度、创新推进武夷软件园建设等,这些做法既脚踏实地,又创新求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大力倡导“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常年奔波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第一线,他在荣华山产业组团工作的四年里,工作用车年均跑9万公里、日均250公里;在武夷新区工作时,曾经3天跑了4个城市、会见了6批客商,用69天拿下了别的城市1年多都没有拿下的项目;他几十年如一日,舍小家、为大家,家人想和他吃顿年夜饭都不容易。一位跟他共事过的同志说,见过拼命的,没见过像他这么拼命的。人民日报头版曾发表的《樵夫的“魔力”》一文就是廖俊波同志忘我工作、苦干实干的真实写照。

他廉洁奉公,始终严以自律、无私奉献,树立了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他把“肝胆干事、干净做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同事们都说,他在领导岗位工作多年,从没听到什么关于他是非的议论。只要“朋友关系”,不要“利益关系”是他做人和交友的原则。他到武夷新区任职后公开表态:“谁要是打着我的旗号搞工程,你们要马上拒绝,我没有这样的亲戚!”很多企业家说,廖俊波这个人就是引资的“软环境”。他身边的司机说,有的客商想通过他给廖俊波送礼,他不用请示就直接回绝了,因为他深知俊波的性格,这么做肯定错不了。生活中,他始终廉以自守,加班熬夜是常态,却从不给自己开小灶。他十分注重家风家教,时常叮嘱家人保持低调,不能搞特殊。他父亲想儿子去政和看他,他事先跟父亲“约法三章”:只能住在父亲的朋友家里,不能住宾馆,不能收土特产,不能在外接受吃请。他爱人工作27年,至今仍然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一家人都住在普通的居民楼里,家中装修简朴、陈设简单。他克己奉公,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同事朋友们都说,他浑身阳光、清彻透亮,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读廖俊波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为官当学廖俊波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49岁的廖俊波就这样离去了,未留下只言片语,空留下叹息遗憾。回顾廖俊波的一生,务实为民、兢兢业业、敢于担当,这是他的标签,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学廖俊波务实为民。“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时,面对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没有打退堂鼓,没有掉头而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