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市级专项试点工作总结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23-09-20浏览:2422下载252次收藏

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市级专项试点工作总结


    自2023年3月被确立为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专项试点地区以来,我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探索研究如何统全统准商贸服务业非一套表单位和抽样个体户普查数据、进一步提高服务业规限下单位数据评估水平”的试点任务,第一时间成立试点工作小组,研究制定试点方案,在省、市两级业务培训和精心指导下,扎实推进试点各项工作,现将试点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站位,精密谋划部署。五经普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开展的首次大型普查。此次经济普查,对于摸清最新“家底”,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统计局接到试点通知后,第一时间组织全局干部召开动员会,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深刻领会学习此次试点工作对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

(二)对标对表,精制试点方案。我局接到专项试点任务后,第一时间成立由县统计局副书记、副局长担任组长,业务科长及各专业人员为成员的试点专项工作小组,聚焦试点任务,结合本县实际,研究制定《宁海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试点方案》,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晰试点要求,明确职责分工,规范业务流程,倒排时间节点,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细致研判,精选试点区域。为更好发挥试点工作“以小见大”作用,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我局高度重视试点区域选址,实地走访调研各类综合性商场,对接发改、商务等有关部门,最终选择西子国际购物中心作为本次试点的实施区域。西子国际购物中心辖区内涵盖餐饮、健身、服饰、珠宝、儿童乐园、生活超市、量贩式ktv、时尚百货、影院等各类业态,集法人、产业活动、个体户等多种形式,经济数据样本充足,数据追踪便捷可靠,具有较强代表性,有利于试点任务研究。

(四)多措并举,精心组织保障。为助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数据质量真实可靠,积极开展“两员”培训、后勤保障、宣传引导等工作。一是落实物资保障。准备试点报表和入户资料300余份,每份资料对指标进行解释说明;定制普查员证10余张,确保每位普查员配备普查员证。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营造积极的普查氛围,确保宣传到位、争取配合到位。线上通过“西子商管”微信群提前向各试点对象发放电子调查表,熟悉填表规则,线下在西子国际购物中心大厅等人流较多的地方放置大型宣传海报,助力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三是加强普查员队伍建设。选聘责任意识强,有一定统计或会计知识,并对普查区域较为熟悉的人员作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制定分阶段、分层次、分对象进行培训计划,聚焦实际操作性,着重讲解各项指标解释、上门询问技巧,并通过增加实例讲解,提高培训实效。

二、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被调单位配合程度不高。非一套表企业单位和个体户统计基础较为薄弱,配合程度不高,容易出现普查员多次上门无果的情况,瞒报、拒报等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普查的效率不高。一是个体业主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大型国力国情调查认知不足,错误认为配合调查只会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从而出现抵触情绪和戒备心理,对普查员上门登记敷衍了事。二是“财不外露”思想作祟。调查单位基于自身利益顾虑,对外来调查抱有较大戒心,不敢轻易提供真实的经营状态,怕招致税费等支出的增加。在普查中,调查单位对营业收入、从业人员、报酬等正指标普遍有所保留,对亏损等负指标则存在夸大现象,存在怕露富、怕露底、怕露密的“三怕”思想。调查人员稍加审核,就可以发现表内的逻辑错误,经不起推敲。

二、经营数据资料不健全。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决定了普查工作的精确性、可靠性和信服性。但在试点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被调查单位尤其是个体户由于控制成本等需要,人员构成简单、商铺频繁易主,时常导致数出无据,极大影响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是个体户流动大。个体户不同于法人单位,其经营的随意性大,如生产场地的搬迁、生产规模的变化、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关、停、并、新等各类原因,有的商铺一年内就转手3、4次,无法取得确切的全年经营资料。二是财务资料不健全。大量个体户普遍缺乏规范、完整的经营数据资料,既无收入账,也无销售账,更无统计台账和会计报表,没有专职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以兼职或者由负责人兼任为主,普查员上门调查时个体经营业主往往仅凭回忆“毛估估”、“拍脑袋”,一天一个数、一人一个数,严重影响普查质量和效率。

三、指标理解存在偏差。由于普查表中相关指标设置专业性、指标间逻辑性较强,容易导致指标难以理解,影响数据填报的真实性。一是企业无法快速理解。在指标设计中,往往会有细分指标,如成本指标中包含了采购成本、应付职工薪酬、房租费等二级指标,但对于个体户而言,成本指标往往难以进行细分,此外,例如应交增值税等指标让被调查单位无从下手。二是对普查员素质要求过高。尽管我县对普查员在选配上精挑细选,在业务培训上下足功夫,但此次试点调查时间紧、工作量大,普查员不仅要熟悉每个调查指标的含义和填报要求,还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最好还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经营状况和特点,能够对被调查单位提出的指标疑问进行细致解答,但由于我们的普查员是新人,且没有大型普查工作的经验,仅经过一轮培训后就开展调查,导致我们报表回收率、数据填报率、数据质量不及预期。

三、对策建议

在本次试点工作结束后,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第一时间组织开展“回头看”,总结试点经验,研究分析普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积极献策,为接下来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全面展开提供一些建议。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一是开展“嵌入式”普法宣传。对日常工作质量不高,配合程度较差的企业重点开展走访调研,以说情讲理和宣传法律相结合的方式,因“企”施策,把调查目的、意义、重要性全面进行讲解,以获得企业支持配合。二是开展“点对点”精准宣传。围绕普查各重点阶段,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市场管理单位、驻企联络员等,常态化宣传经济普查知识,增强经济普查的知晓率,消除调查对象思想顾虑,提高统计调查配合度。三是开展“双线”全方位宣传。联合社区、乡镇、相关部门,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宣传展板、led屏等方式,制作发布统计普法短视频、统计法重点条文、统计违法典型案例等,切实提高统计法权威性,营造普查良好氛围。

(二)建强队伍,锻造过硬的普查能力。一是积极争取各方力量。与民政、财政、编办等部门积极沟通,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弥补统计调查人手不足短板问题,提高统计调查工作效率。二是加强日常教育和考核。明确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提高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三是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升干部专业化素质。积极推动普查员、调查员全面掌握相关专业调查技巧、指标解释、数据和报表间审核逻辑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统计局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市级专项试点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